暑假,,讓孩子遠離“殺手”
2015-07-23 16:48:26?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暑假,,原本是孩子們歡樂的日子,,然而,意想不到的“殺手”或許正悄悄地靠近您的寶貝,。有的“殺手”藏在家中,,7月9日,南京市一名11歲男孩打翻了熱水瓶,,全身燙傷面積達60%,,經(jīng)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有的“殺手”來自野外,,7月17日,,湖南省桃源縣,一名7歲男孩因戲水滑落水中,,其姐姐,、奶奶先后下水施救,祖孫三人一起溺亡,;有的“殺手”不易察覺,,7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一名12歲男孩不慎從7樓家中墜下,,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一次次慘痛的悲劇,讓多少“花兒”凋零,,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家長痛不欲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有近100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交通事故,、溺水、燒傷,、跌落或中毒等意外傷害,。在我國,意外傷害死亡占死亡兒童總數(shù)的26.1%,。特別是每年暑期,,是“殺手”最為肆虐的高發(fā)季節(jié),。 痛擊“殺手”,需要法律盾牌,。早在1996年,我國就設立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2007年,,頒布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不僅如此,,每臨暑假,,從教育部到各地方各學校,都會下發(fā)通知,、提示,、警告,不啻一張張“護身符”,。然而,,讓“護身符”真正發(fā)揮作用,還需狠抓落實,。 繃緊安全弦,,要掌握安全知識。有統(tǒng)計顯示,,在家中發(fā)生的兒童意外傷害事件高達意外傷害事件總數(shù)的五成,,溫暖的家,稍不小心就“險象環(huán)生”,?!皻⑹帧蓖嗖A粗心的家長和無知的孩子。暑假期間,,雙職工父母上班,,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要明確無誤地告訴孩子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要示范性地教會孩子安全使用水、電,、煤氣,,嚴防燙傷、摔傷,、磕傷,、觸電等傷害。還要特別提醒孩子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做到“一人在家放暑假,,生人敲門無應答,,問路送奶查電表,絕不開門我當家”,。 繃緊安全弦,,要杜絕僥幸心理?!皻⑹帧笨偸桥c僥幸相伴,,比如,河水看著很淺,,下去也許不會溺水,;有陌生人搭訕,跟他走一趟也許不會有危險,;午飯時間到了,,打開煤氣灶也許不會引發(fā)火災;窗臺上掉了玩具,,爬上去也許不會墜樓,;小藥箱里的東西花花綠綠,嘗嘗又能怎樣……孩子們好奇心強,,思想單純,,往往懵懂不知危險來臨,一不留神,,就會被“殺手”盯上,。 繃緊安全弦,要“眾幫”更要“眾愛”,。公共安全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在搞好課堂安全教育的同時,,應當積極幫助家長強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衛(wèi)生,、地震等部門,應當派出人員擔任學生校外輔導員,,制訂應急疏散預案,,組織疏散演習活動;社會公眾應當營造起孩子注重安全,、人人關愛孩子的社會氛圍,,從“眾幫”到“眾愛”,共同擊退“殺手”。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同樣是注意安全,,城市孩子和農(nóng)村孩子的關注點不同。對城里孩子來說,,自己一人在家的情況多,,要注重家庭安全,嚴防搶劫拐騙,;對農(nóng)村孩子來說,,留守兒童多,要倍加小心,,不在不安全的地方戲水,嚴防溺水事故,。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幸福與孩子安危相連!暑期已至,,“殺手”出沒,,冷酷無情,須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否則釀成惡果,一切都悔之晚矣,!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3日 18 版) |
相關閱讀:
- [ 07-21]別讓培訓霸占孩子們的暑假
- [ 07-08]暑假防溺非小事
- [ 09-03]開學就考試讓暑假成了“第三學期”
- [ 08-19]“代寫暑假作業(yè)”學生有苦衷
- [ 08-05]鄉(xiāng)村少年宮暑假莫“夏眠”
- [ 08-05]從“體育暑假作業(yè)”轉(zhuǎn)變“重智輕體”理念
- [ 07-30]莫讓溺亡的陰影暗淡了孩子們的暑假
- [ 07-30]孩子們的暑假去哪兒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