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領導干部涉及職務犯罪,,將不再是中紀委先介入辦案的模式,涉及到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問題,,將由檢察院直接介入辦理,。”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完討論相關問題的會議后,,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向記者透露了上述信息,。而知名反腐專家、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也證實,,中紀委已經作出決定,,查處發(fā)現領導干部的違法犯罪事實,都回到司法途徑,,移交到檢察院,。 其實,發(fā)現領導干部涉及職務犯罪,,先由紀委介入,,等到證據基本已經固定再移交檢察院,不僅在中紀委存在,在許多地方紀委也存在,。有些地方甚至走得更遠,,他們不成文的規(guī)定是,不僅紀委發(fā)現領導干部違法犯罪線索要先查完后移送檢察院,,而且檢察院自行發(fā)現領導干部違法犯罪線索也要先移送給紀委,,由紀委查清后再移送檢察院。此次,,中央決定,,“中紀委查處發(fā)現領導干部的違法犯罪事實,都回到司法途徑,,移交到檢察院”,,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紀委發(fā)現違法犯罪事實,,直接移交檢察院,避免了重復工作,,節(jié)省了司法資源,。紀檢、監(jiān)察機關并不是司法機關,,他們提取的嫌疑人口供,、證人證言等并不能直接作為證據使用。以往,,紀委先行查處領導干部犯罪問題后再移送檢察院,,檢察院須重新錄取口供和證人證言,進行重復勞動,,浪費了司法資源,。如果紀委一旦發(fā)現領導干部犯罪線索直接移送檢察院,將避免這種重復工作,,節(jié)省司法資源,。 其次,紀委直接將犯罪線索移交檢察院,,有利于把握時機和擴大戰(zhàn)果,。腐敗案件的查處必須掌握好時機,及時跟進,,否則,,時機稍縱即逝。但是,,紀委并不享有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查封,、凍結,、技術偵查等手段,也不能對非黨員干部采取強制措施,,僅可以對黨員,、干部采取“雙規(guī)”措施。因此,,有些貪官可能毀滅證據,、串供,致使線索流產,。而一發(fā)現犯罪線索就移送檢察院,,檢察機關利用法律賦予的手段及時查處,將更有力地查處腐敗案件,。 再次,,紀委直接將犯罪線索移交檢察院,也有利于程序正義和保障人權,。紀委的手段主要是“雙規(guī)”,,“雙規(guī)”時間比較長并且沒有固定場所,沒有安全保障,,容易出安全事故,。檢察機關的刑事拘留、逮捕有期限,,犯罪嫌疑人也是羈押在看守所,,不容易出現刑訊逼供,更能體現程序正義,,更有利于保障人權,。 此外,,紀委直接將犯罪線索移交檢察院,,有利于避免“選擇性執(zhí)法”,更有利于懲治腐敗,。紀委先查處腐敗案件后移交檢察院,,容易出現“選擇性執(zhí)法”現象,特別是一些地方黨政官員利用這一慣例,,將已經涉嫌犯罪的案件,,指示紀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移送檢察機關,,造成腐敗案件不能及時查處,嚴重損害了法律尊嚴,,影響到政府公信力,。紀委直接將犯罪線索移送檢察院,,體現了有案必查,體現了黨和政府查處腐敗犯罪的決心,。 最后,,紀委直接將犯罪線索移交檢察院,有利于提高檢察機關的威信,,有利于全面懲治腐敗犯罪,。以往,紀委在自行查處腐敗犯罪后再移送檢察院,,某種程度上就降低了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機關的地位,,不利于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而所有犯罪線索統一移交檢察院,,則將充分發(fā)揮檢察職能,,讓檢察機關在查處腐敗犯罪中處于主力地位,從而更為有力于懲處腐敗,。 不過,,要讓這一規(guī)定能起到很好的成效,相關配套制度必須建立,。首先,,不僅中紀委發(fā)現領導干部的違法犯罪事實直接移送檢察院,地方紀委更應當如此,,而且,,要廢除某些地方規(guī)定的檢察院發(fā)現犯罪線索先移送紀委的“潛規(guī)則”。其次,,要規(guī)定對紀委和檢察院的約束措施,,例如,紀委發(fā)現犯罪線索和移送時都要向上級紀委報備,,便于上級紀委監(jiān)督其是否如實移送犯罪線索,;紀委要及時監(jiān)督檢察院是否認真查處相關犯罪線索,監(jiān)督檢察院查處腐敗犯罪,,防范檢察機關有案不查,。 楊濤(江西 檢察官) |
相關閱讀:
- [ 10-11]廣東東莞市委原副秘書長涉嫌貪腐1.7億元受審
- [ 10-11]房產何以成落馬貪官的“標配”?
- [ 09-25]警惕貪腐者的“形象經營”
- [ 09-18]公務員兒子陪酒,,母親求助微博說明了啥
- [ 09-10]全球快樂排名臺灣地區(qū)第42 民眾因貪腐丑聞不快
- [ 09-09]勿讓“孝子建房養(yǎng)母”掩蓋了官員貪腐
- [ 09-05]全球競爭力年報出爐 臺灣貪腐程度退至30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