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硬話軟說”,官員何必“硬碰硬”
www.fjnet.cn?2012-04-25 10:19? 徐云鵬?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今年3月26日,,浣鐵軍等多名房屋被拆遷居民集體到長沙市信訪局贈送特制的一面錦旗,上書“授予:長沙市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維穩(wěn)工作,,截訪先進單位”。23日有網(wǎng)友透露,,參與贈送錦旗的浣鐵軍和劉志方,,日前被長沙市公安局(微博)岳麓分局以擾亂政府辦公場所正常工作秩序為由行政拘留9天。目前兩人正考慮提起行政訴訟。(據(jù)2012年4月25日《南方都市報》) 長沙兩位市民向市政府贈送“截訪先進單位”錦旗事件再次表明,,贈送錦旗的人給錦旗賦予了反面的用途,,老百姓同政府對話與維權(quán)的水平提高了,他們已開始“硬事軟做”,、“硬話軟說”了,,而一些政府官員卻仍然是擁權(quán)自重,頤指氣使,,蠻橫生硬,,甚至動輒使用執(zhí)法力器,簡單粗暴,,企圖壓制,,結(jié)果常常把小事弄大,激化矛盾,,成為干群關(guān)系緊張和社會不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 依據(jù)常規(guī),送錦旗,,要么表示感謝,,要么表達(dá)褒獎,但自從“錦旗哥”周力向無錫市新區(qū)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送“不為人民服務(wù)”錦旗后,,錦旗便成了群眾表達(dá)對政府部門行政不作為或違法行為憤懣的流行載體,,并不斷被復(fù)制。顯然,,如今一些群眾表達(dá)對干部不滿情緒的策略正在悄悄演變:由過去的舉牌子,、喊口號、攔車堵人等激烈的“顯性表達(dá)”走向“軟性表達(dá)”,,好比贈送“不作為”錦旗,,此刻無聲勝有聲,這種“諷刺”性的批評,,對政府機關(guān)的形象更具有殺傷威力,。 此前,浣鐵軍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送錦旗的原因是長沙地方政府耗費大量財力,、人力,前往汽車站,、火車站及外地“截訪”,,此次送錦旗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家財政合理分配,,鞭策政府工作朝良性方面改變”,??梢姡罕姳O(jiān)督政府,,批評亂作為,,主觀動機是沒的說,政府機關(guān)應(yīng)抱以誠摯的歡迎態(tài)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然而,,長沙市信訪局似乎因錦旗事件大失顏面而沉不住氣了,,甚至動用執(zhí)法力器,“以擾亂該處的正常工作秩序,,導(dǎo)致多人圍觀”為由,,被公安機關(guān)施以行政處罰,這在眾多的贈送反諷錦旗事件中尚屬首例,。這樣做,恰好與憤怒群眾正正規(guī)規(guī)的向政府送“截訪先進單位”錦旗這種“硬事軟做”的智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從中也透露出信訪機關(guān)處事的弱智草率與權(quán)力的傲慢,,令人無不遺憾。 農(nóng)諺說:“一把軟草能捆住一捆硬柴”,。這話從某種意義上道出了軟與硬的辯證關(guān)系,。從事基層群眾工作的同志,應(yīng)該具備“軟草捆硬柴”的良性思維與工作方式方法,。在處理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決不能搞“一刀切”,更不宜“硬碰硬”,,必須考慮群眾的接受程度和背后存在的實際困難,。要時刻放下身段,降低姿態(tài),,親近群眾,,體恤百姓,平等相處,,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群眾的訴求,。要善于換位思考,理解群眾,,設(shè)身處地,。多想想群眾的心理感受,多問問群眾的疾苦,,多幫幫群眾的急需,。要注意經(jīng)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多和群眾交朋友,了解民情,,體察民意,,遇事少一點直攻,多一些迂回,,既堅持原則性又講靈活性,,既有底線又善把分寸,做到“硬事軟做”,、“硬話軟說”,,講究一點工作藝術(shù)。 |
- 責(zé)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08]“無作為”錦旗又是“搏出位”式維權(quán)
- [ 09-05]“不作為”錦旗何時才能有所作為,?
- [ 08-05]破黑獄的警察可別再收到錦旗
- [ 07-12]村民贈“與民爭利”錦旗緣于征地程序變道
- [ 11-25]維權(quán)困局中無力的不只是“錦旗哥”
- [ 11-25]贈“不為人民服務(wù)”錦旗的給力與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