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惡的抱怨者,要做善的行動者
zs-bk.com?2011-10-20 08:49? 舒圣祥?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廣東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的悲劇不僅牽動著整個社會,,廣東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個部門也開展了“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倡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廣東省委政法委隨后在官方微博上發(fā)布信息,問計于民,,征求救濟機制,、獎懲機制方面的意見與建議,意見或會成為廣東省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jù),。 如果沒有文明,,還談何文化?沒有文明基礎的夯實,,冷冰冰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絕對撐不起文化的繁榮,。因此,對于小悅悅這樣的典型事件,,政府部門不能將之視為特殊個案而無動于衷,。廣東政府能夠深入到事件中來,就此展開社會大討論,,問計于民完善機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這是政府部門對于社會道德滑坡,,應有的敏感義務和引導責任,。 在網(wǎng)絡上掀起的大討論中,主流的有兩種觀點:一種當然是對冷漠路人的譴責,,有的甚至直接向被指認出的路人做出一些過激行為,;還有一種則認為不能止于道德譴責,更要反思,,反思什么呢,,反思“影響行善的環(huán)境”。被提到最多的是南京彭宇案,。確實,,這是一個“十倍于犯罪”的極壞案例,它在相當程度上破壞了社會道德的“水源”,。但是,在被放大的彭宇案之外,,我們也不該選擇性忽略那么多懂得知恩圖報的被救者,。 我會不會成為小悅悅身邊的第19名路人——其實,這才是我們所有人都首先需要反思的,。能夠檢討自己,,能夠反思自己,能夠正視自己,,這樣的功課不應該被各種抱怨所代替,。的確,我們可以抱怨“不敢善良”的理由有很多,,但是,,真正強大的“頭頂?shù)男强蘸蛢刃牡牡赖侣伞保⒉晃窇钟诖?。就像那位拾荒的阿婆,,看到一個被悲慘碾壓的孩子,趕緊呼救別人幫忙找尋孩子的父母,,難道不是最起碼的應有作為嗎,?十幾位路人視若無睹,,是都被彭宇案嚇的,還是我們已經(jīng)習慣在陌生人社會里冷漠和麻木呢,? 是的,,見死不救不能止于道德譴責,而是應該積極反思,;但是,,所謂反思,我們的反思只是止于抱怨惡,,那么善永遠也不會成為有力的行動,。所謂反思,應該也包括我們每一個個體公民,,那就是客觀反思自我在抱怨同時的“小”,。 沒有對自身心靈的反思,我們的抱怨即使并不牽強附會,,也是沒有力量的,,無法形成療救的力量。更何況,,真的是彭宇案讓你見死不救嗎,?真的是官德下降讓你麻木冷漠嗎?如果我們足夠誠實,,就會知道答案不會那么想當然,。 小悅悅等不起我們喋喋不休的抱怨,也等不起法律法規(guī)的徹底完善,;而且,,誰也不知道我們中的哪個人會成為下一個“小悅悅”。如果我們不能在抱怨惡的同時,,首先反思善踐行善,,那么小悅悅的悲劇,對于“我們”這個集體的發(fā)生概率將是百分百,。不做惡的抱怨者,,要做善的行動者——我們是路人,但我們遵從內心的道德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9]小悅悅的事,驚動不了佛山市長,?
- [ 10-19]質疑“拾荒老太救小悅悅”不應成為條件反射
- [ 10-18]小悅悅事件,,你我都不是無辜者
- [ 10-18]警惕小悅悅悲劇背后的“平庸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