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道德綁架,只會傷害道德,。為了更大程度地鼓勵人們參與造血干細胞捐獻,,以及減少悔捐現(xiàn)象,,應一方面強化人性化宣傳、人文性關懷,;另一方面,,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法律約束。
據(jù)央視報道,,云南剛走出校門的女大學生小李,,是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今年5月,,她被告知,,江蘇的一名白血病患者與她配型成功。但在采集干細胞的過程中,,因為醫(yī)院器械故障,,采集被迫中途停止,之后,,小李拒絕再次采集,。
小李突然變卦,讓人始料不及,,也讓公眾心態(tài)復雜,。有人對小李道德綁架,認為此舉不啻于置患者于死地,。道德綁架并不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原則就是無償、自愿,,小李有捐獻的自由,,也有放棄的權利,如果動輒揮舞道德大棒,,以后誰敢捐獻,?也有人炮轟醫(yī)院預防不周,如果不是器械故障,,何來小李的拒絕采集?器械故障確實難以預知,,正如電腦突然死機一樣,,有時很難避免。此外,,有人對該事件中某記者的威脅表示了微詞,,因為當小李拒絕再次采集時有記者揚言,如果不捐就曝光,,這加重了小李的恐懼和抵觸心理,。此時此刻,,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最無辜,危在旦夕,。
如果將視野放得更寥廓一些即可發(fā)現(xiàn),,小李的悔捐并不是孤例。據(jù)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骨髓初配成功后,,志愿者的反悔率達20%。不獨國內(nèi),,發(fā)達如美國同樣存在志愿者“臨陣脫逃”的現(xiàn)象,,不完全統(tǒng)計,反悔率也在20%以上,。另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國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只有128萬人,僅占總人口的0.098%,,如果有人動輒反悔,,確實會給患者帶來傷害,客觀上也折損了社會公信,。
但單純的道德綁架,,只會傷害道德。為了更大程度地鼓勵人們參與造血干細胞捐獻,,以及減少悔捐現(xiàn)象,,不妨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應強化人性化宣傳,、人文性關懷。不少人不愿意或中斷捐獻造血干細胞,,一大原因就是對捐獻缺乏了解,,而目前相關選擇既不夠真實全面,也不夠細致入微,、體貼入心,。多一些人性化宣傳,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捐獻者的恐懼心理,。此外,,建立并完善對捐獻者的精神褒獎、物質回報制以及定期跟蹤制,,比如像獻血制一樣捐獻者家屬可免費優(yōu)先使用造血干細胞,,則有利于提高捐獻者的積極性,減少阻力和后顧之憂。
另一方面,,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法律約束,。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法律規(guī)范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行為,,捐獻者想反悔就能反悔,,不必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有時連道德義務也不必承受,,如果出臺《骨髓移植條例》,,或許可以有效紓解悔捐困境。正如有學者所稱,,有了法律層面的保障,,就能對捐獻行為的法律性質、法律效力進行規(guī)范,,對醫(yī)院,、患者、捐贈者的責任進行明確規(guī)定,,讓善心運轉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法律的保護和約束,。
本報特約評論員秦寧
- 2011-07-15莫讓民間救助陷入道德災難的困境
- 2011-07-13學說的歸學說,道德的歸道德
- 2011-07-08給道德列一張被告席
- 2011-07-08不需要對“放棄搶救被起訴”做道德判斷
- 2011-07-07“相親”節(jié)目切莫丟掉道德底線
- 2011-06-30無良保姆虐嬰不能止于道德譴責
- 2011-06-30保姆虐嬰真的只能“道德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