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用被誤讀的伎倆來試探民意
www.fjnet.cn?2011-08-02 22:29? 賤言獻車?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上周,,有消息稱南京為了美化城市,,計劃耗資2億元統(tǒng)一房頂顏色。對此,,南京官方稱系媒體誤讀,,根本沒有所謂屋頂色彩改造工程,。7月31日,有媒體報道說,,南京將在2014年青奧會之前更換全市30792塊路牌,,按已公布的每塊3000元造價,此項費用需近億元,。對此,,南京城管局回應稱系誤讀,從沒有發(fā)布過數據,。(《揚子晚報》8月1日) 空穴來風,,未必無音。妙就妙在南京官方只是說是“誤讀”,,而沒有直接打上“造謠”的標簽,。“誤讀”,,也就是說這事兒并非全無根據,。值得追問的是,那被“誤讀”的根據是從哪里來的呢,?城市建設屬于政府信息之列,,所以根源還是出自政府。一般來說,,除了解讀方的能力缺陷之外,,容易產生“誤讀”的情形:一是信息發(fā)布方的信息表述有問題;二是信息解讀方得到的信息不完整,。 只要信息發(fā)布方將信息“和盤托出”,,信息被“誤讀”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實際上,,我們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新聞媒體的報道,,發(fā)現南京式的“誤讀”在很多地方都以不同的形式在上演。原因是什么,?是政府的信息發(fā)布能力太差,,顯然不是,中國政府的官員可不是一般的人,,學而優(yōu)則仕,,商而優(yōu)則仕,,絕大多數都是精英。那么,,只有一種可能,,政府明明知道“誤讀”是可能發(fā)生的,但卻故意刺探和嘗試這種“誤讀”會不會發(fā)生,,看這種“誤讀”發(fā)生之后公眾有何反應。 如何看待這種故意的“誤讀”呢,?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或多或少體現了對民意畏懼,,如果公眾和媒體沒有“誤讀”,他們才敢于大膽行事,;如果公眾和媒體“誤讀”了,,他們站在“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澄清一下也就完事,。但是,,這種“誤讀”在本質上不是對民意的尊重,而是站在民意的對立面,,對民意進行試探,。 我們黨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政府強調“執(zhí)政為民”,,所謂的公務員,,只不過是人民群眾的公仆罷了。心中無私天地寬,。與其采取南京這樣的“誤讀”來試探民意,,何不光明正大地把想法告訴群眾,再看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最后做出最優(yōu)決策,,這才是對民意的尊重,。 在這個意義上,南京官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戲演的太拙劣了,不僅得不到同情,,反而令人生厭,。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之所以屢次被“誤讀”,只是因為你從內心先沒有尊重和信任公眾與媒體罷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2]從“誤讀”中讀出民意
- [ 08-02]夸張的禮贊是對人性的刻意誤讀
- [ 08-01]南京城管局:花1億換路牌系誤讀 尚未做預算
- [ 07-02]審計署:“近半廉租房違規(guī)使用”系誤讀
- [ 06-23]不要誤讀《裸婚時代》的“違法”
- [ 06-08]被誤讀的新加坡版高薪養(yǎng)廉
- [ 05-23]媒體刊解救老人圖片被誤讀 編輯詳解內幕(圖)
- [ 05-15]性學碩導稱遭性侵應遞上避孕套說法被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