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放雨水收集罐
充分發(fā)動市民參與排澇
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紐約市在應對城市內澇方面獨具特色,。紐約市的排水基本標準是5年一遇的規(guī)模,,個別重要地區(qū)是10年一遇。除了履行必要的法律規(guī)定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應對城市內澇的管理方案,。
紐約會動用媒體和市民的力量來參與到城市排澇中來。今年4月,,紐約市環(huán)保局向布魯克林區(qū),、皇后區(qū)等地的市民,免費發(fā)放了1000多個居民家用的雨水收集儲存罐,。它不僅可以減少雨水進入下水道,,還可以成為居民澆花的利用水源。紐約環(huán)保局還專門有一個為期10年的投資戰(zhàn)略,用18億美元改造該市的下水道等排水設施,,建設新的排水口,,增大城市內部的排水效果。
在四季多雨的溫哥華,,每天電視和廣播都會分時段預告幾天內的天氣,,并提示市民留意過高的降水量及可能受到影響的路段。如果出現暴雨,,電視和廣播會每個小時向市民播報天氣情況,、路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有關報道稱,,德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努力開發(fā)各種雨水滲透裝置。在新建工業(yè),、商業(yè)及居民小區(qū)前,,住宅、廠房,、花園等建筑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裝置,。沒有雨水利用裝置,政府將征收占建筑物造價2%的雨水排放設施費和排放費,。對于能主動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戶,,政府則每年給予1500歐元的“雨水利用補助”。
井蓋下接一個鐵籃子
德國下水道排水迅速有效
本市6月23日的暴雨內澇,,還造成了兩名男子掉入下水道身亡的悲劇,。有人認為,可能是當時瞬時雨量過大導致下水道發(fā)生反涌,,沖掉了井蓋,,使得兩名男子落入了水流湍急的排水井中。還有人猜測,,可能是為了讓水更快沖入下水道,,有人干脆把井蓋掀開了。
無論哪種可能都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下水道的設計能否讓強降水有效而快速地排入下水道,。城市下水道的口子被雜物,如樹葉,、塑料袋,、污泥、石塊堵住是常見現象,。德國的城市下水道為避免口子被堵,,在篦子下面專門接一個鐵籃子,,鐵籃子下面才是橫向的下水管道。鐵籃子的作用就如同家庭中的下水道的彎曲管道,。它可以接納許多污物如樹葉,、塑料袋、污泥,、石塊,,使得這些固體物不能沖入下水道以造成堵塞。同時,,城市管理者也容易清除這些下水道的堵塞物,。工人只要打開下水道井蓋,把鐵籃子勾起來,,然后提到垃圾車旁,,把籃子中的垃圾倒入車斗中,最后對下水道復位,。這就能防止下水道井蓋的堵塞,,有效而迅速地排水。
- 2011-07-20“內澇與半拉工程”背后的欠賬
- 2011-06-24湖泊縮減也是城市內澇的重要因素
- 2011-06-23暴雨后城市內澇不只是技術問題
- 2011-06-23城市內澇何時不再“一雨一遇”
- 2011-06-22應有解決內澇的時間承諾
- 2010-07-15為何內澇成災才想起“福壽溝”,?
- 2010-07-02城市,有一種夏季流行疾病叫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