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高官競選院士不紳士,?
中國工程院5月25日發(fā)布2011年度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等央企高管,,以及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原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原安監(jiān)總局副局長閃淳昌,、原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等政府高官也在候選人之列,。
院士競選向來激烈,。這是因為院士往往代表著國家的最高學術稱號,,且一般為終身榮譽,對個人而言無疑是無上光榮的事情,,甚至堪稱德才兼?zhèn)涞摹盎怼?。今年的情況依然如故,中國工程院為此首次發(fā)布3封公開信,,分別致信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及全體院士,以遏制各種形式和渠道進行的不正當競選活動,,以免干擾正常的提名工作,,保證院士增選工作的公平、公開和嚴肅,,以及院士隊伍的最高榮譽性和純潔性,。而針對院士官僚化的現(xiàn)象,評選的標準也被人質疑,。這些情況都印證了競選的激烈,。
面對這波官員爭當院士的熱潮,不禁令人想起共和國建國初期,,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謙讓軍銜的故事,。從有關資料看到,當年如何授銜也曾是件相當復雜的事情,。曾有人提議毛澤東應授大元帥銜,,甚至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的形式“逼迫”毛主席“就范”,且專門設計和制作了大元帥服,。但毛主席卻以穿著大元帥服不自在為由,,堅決不授大元帥銜,那套大元帥服也一直沒有穿過,。周恩來、鄧小平和粟裕等諸多高級軍事指揮員,,都因為在地方工作或其他理由,,不授軍銜或謙讓軍銜,從而使授銜工作順利進行,,體現(xiàn)了偉人在對待個人名譽和地位上的高風亮節(jié),。眼下院士競選之激烈,與當年的授銜有著驚人的相似,,卻沒有了老一輩革命家謙讓的品德,這樣的情景已經不可相提并論了,。
官員參與競選院士,,無疑加劇激烈程度,,公正性和公平性也更易受到質疑,會使各方感受到無形的壓力,,這是不容置疑的,。因為相比較而言,官員總是比其他候選人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盡管不能因此而斷定官員們一定會利用這樣的資源謀私,。但在當今官員的整體形象并不令人滿意的情況下,官員參選的公正性將很難不被質疑,。更重要的是,,官員既然從政為官,從事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從事專業(yè)技術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就很難保證了,。因此官員是否有必要“占著茅坑不拉屎”,或者給其他有效候選人創(chuàng)造更為寬松的競選環(huán)境,,都是值得斟酌的,。
這樣說并不是要指責官員競選院士。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研究成果,,希望擁有院士的榮譽,,也許是官員們原先人生規(guī)劃中的重要追求,只是命運安排他們走上了仕途,。因此官員競選院士情有可原,,并沒有什么可指責的。尤其是現(xiàn)實社會中,,文憑和榮譽對于官員個人的晉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甚至是寶貴的資源,。但從另外的角度看,,官員競選院士,除了對官員個人有利外,,對其他各方來說并非是利好消息,。既然如此,官員們其實可以見賢思齊,,表現(xiàn)得“紳士”些,,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在授銜中的表現(xiàn),主動謙讓并退出院士競選,。按照有得有失的理論,官員們這樣做并非全是“賠本買賣”:可以擁有成人之美的胸懷,,能夠樹立道德標桿的形象,。
- 2011-05-27工程院回應高官高管候選院士:首先得是科學家
- 2011-05-27參選院士應當撇清職務身份嫌疑
- 2011-05-27中國工程院回應高官候選院士:當選者必須是科學家
- 2011-05-26高官候選院士引關注 工程院:當選者先須是科學家
- 2011-05-26院士稱修建三峽大壩是決策民主化的一個典范
- 2011-05-262011年中國工程院公告: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 2011-05-26權力越位致使院士增選“官學”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