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武漢一家制藥廠的補鈣產(chǎn)品的廣告詞,因為極富煽動性,,以致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家喻戶曉,。生活在武漢的“五道杠少年”黃藝博的父母想必受到過這句廣告詞的盅惑,不僅沒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讓孩子跑在前頭,,黃藝博胳膊上炫目的“五道杠”就是讓他們感到驕傲的成果。
直到“五一”小長假前,,他們都在陶醉于這個杰出成果給他們帶來的驚喜,,收獲掌聲和鮮花,接受街坊鄰里的羨慕甚至妒忌,,這是一種恰如其分的情感刺激,,類似肉體上的輕輕撫摸,只要把握好力度和節(jié)奏,,就能適度喚醒容易麻痹的斗志,,讓孩子沿著他們設計好的軌跡一步一步前行。
可網(wǎng)絡,,該死的網(wǎng)絡,,擾亂了節(jié)奏,打破了寧靜,。孩子在網(wǎng)絡上的爆紅場面,,讓他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長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竟然成了負面價值判斷,,甚至連“2歲開始看《新聞聯(lián)播》,7歲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這樣寶貴的育子心經(jīng),,竟然也受盡了網(wǎng)友的嘲弄,。原先認可并追求的美好價值以及可以預期的光明未來,在網(wǎng)絡世界里被徹底顛覆,,乾坤顛倒,,天旋地轉(zhuǎn)。
直到昨天,,也許今天和明天,,“五道杠少年”仍在繼續(xù)發(fā)酵,從傳播學的角度而言,,這同樣是一個驚喜,,同時也耐人尋味,。至少,沒有遇到外在的阻力和干擾,,使事件得以順暢的呈現(xiàn),。梳理縈繞此事的紛繁信息,真相漸次清晰:一,、“五道杠少年”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引人注目之處不在于他出類拔萃,而在于他選擇了一條與別的孩子不同的道路,;二,、“五道杠少年”來自一個普通的家庭。盡管其家庭有公務員背景,,但作為客居武漢的河南人,,他們能夠調(diào)動的資源相當有限。既沒有“他爸是李剛”的威名,,也沒有“藥八刀”父親的能量,,甚至做不到《時差7小時》主角“妞妞她爸”那樣,讓孩子在某大臺百媚千轉(zhuǎn),、一訴衷腸,。面對輿論的空前壓力,這個家庭孤軍奮戰(zhàn),,左支右絀,;三、應該看到輿論的善意,。盡管網(wǎng)絡上有惡搞和戲謔,,但批評的矛頭主要是其父母而不是孩子。此外,,公眾還對武漢市的“五道杠”這種所謂的制度創(chuàng)新提出了質(zhì)疑。
網(wǎng)絡和現(xiàn)實在很多時候表現(xiàn)出分裂,,“五道杠少年”的成長路徑在網(wǎng)絡世界受到排斥和否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境遇也許完全相反。這更容易讓“五道杠少年”及其父母產(chǎn)生困惑,。其實,,這樣的背反狀態(tài)恰恰表現(xiàn)出公眾對“政治動物”與“政治人物”認識上的差別。人們在現(xiàn)實中可以接受一個熟人社會中的“政治人物”,,哪怕他是少年,,但不能接受一個虛擬化的“政治動物”,何況他只是一個少年,。黃藝博的父母沒有把握好兩者的區(qū)別,,而“2歲看《新聞聯(lián)播》”這樣略帶夸張的信息識別無疑加深了人們對“政治動物”的恐懼,,這是深層次的社會心理恐懼,人們會想到“天馬行空”的林立果,,會想到“又紅又?!北澈蟮膯蜗蛏踔翆V扑季S的土壤。
對“政治動物”的恐懼,,并不意味我們的社會不需要“政治人物”,。“五道杠少年”本身只是一個信息識別符號,,但其父母對這個信息的過度包裝讓他栽了跟頭,,給人培養(yǎng)“政治動物”的錯覺,輿論的排斥和否定自在情理之中,。對這個家庭而言,,不能不說是教訓。把孩子培養(yǎng)成“政治人物”無所謂對錯,,但真正的“政治人物”,,首先應該是一個關心公共事務、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公民,,他應該有人性和情懷,,應該和其他孩子一樣在成長為公民的軌跡上公平的起跑和賽跑,而不是以走捷徑的方式“搶跑”和“領跑”,。
- 2011-05-05從“五道杠”的模仿秀看學生獨立思考之難
- 2011-05-05揪住“五道杠”,,放過黃藝博
- 2011-05-04“五道杠”怎成沉重的輿論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