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華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今年高校的自主招生正在進行之中,,通過了清華大學初審考生中,,約1/4學生來自于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七成來自大中城市,。從這一比例可以看出,,在自主招生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機會是嚴重向大中城市的學生傾斜的,。目前我國農(nóng)村戶籍人口仍然占到全社會的55%,,而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有城市戶口的,,可見真正農(nóng)村戶籍的同學能通過清華初審的人數(shù)是少之又少,。
這個現(xiàn)象并不奇怪,農(nóng)村和平民子弟的機會遠少于其他階層,,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里,,是一個常態(tài)。他們有怎樣的上升機會呢,?前些年有一篇題為《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在網(wǎng)上被廣泛傳閱,。文章講述了一個農(nóng)村學子艱苦奮斗的人生經(jīng)歷:他經(jīng)過艱苦的高中階段的學習考入了上海的大學,但他發(fā)現(xiàn),,學費和生活費成為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在大學里,城里的同學英語流利,,具備豐富的學識和極強的活動能力,,身處同一所大學,但他們之間并不平等,;他努力學習,,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糊口的工作,然后攻讀研究生,,勤奮工作,,終于,他融入了這個城市,,在一個午后,,懶洋洋的陽光打在上海的街頭,他遇見了一位當年的上海籍同學,,于是請他喝一杯咖啡,,他發(fā)現(xiàn)他們終于平等了,回頭望去,,他為此付出了18年的努力,。
但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村青年和城市平民子弟并不如這位仁兄一樣幸運,既便付出了更加艱苦的努力,,成功依然遙不可及,。
中國社會轉型以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是人口能夠擺脫戶籍束縛,在全國范圍內(nèi)流動起來,,每個人都可以到外地務工經(jīng)商尋找機會,。但是由于中國社會沉重的歷史包袱,各種機會在不同階層中的分布極不平均,。如中國的農(nóng)民,,他們的第一步是用幾年的時間解決了溫飽問題,然后開始向城市轉移,,但就在這個轉移過程中,,體制的先天不足給他們的上升空間設置了一道極難逾越的天花板。
對個體來說,,企業(yè)家才能在人群中的分布應大致是均勻的,,那么影響一個人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技能和資本,學術上的術語叫著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對中國的底層民眾來說,,由于教育機會的嚴重不均等,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的教育水平相差巨大,,底層民眾尤其是農(nóng)村子弟獲得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嚴重不足,他們在起跑線上就大大落后了一步,。其次,,經(jīng)濟機會對底層民眾也不是平等開放的,沒有足夠技能的他們同樣也不具備獲得外來物質資本支持的機會,。在個體之外的層面,,有兩重因素制約了他們的發(fā)展空間,其一是人際關系,,其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前者的學術術語叫著“社會資本”,底層平民的人際網(wǎng)絡依然是底層平民,,大量的投資機會,、學習機會是不會光顧這個群體的,長久以來他們被鎖定在一個底層的人際網(wǎng)絡之中,。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層面,,城鄉(xiāng)之間的社會保障機會同樣是嚴重不均等,底層民眾并沒有進入本應由政府提供的這道社會安全網(wǎng),,他們只能年復一年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獲得自我保障,,這是選擇空間匱乏帶給他們的另一重鎖定。
于是,,底層平民中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才能通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獲得上升空間,,而絕大多數(shù)的人則被鎖定在天花板之下,。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巨大的進步,打破物質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不均勻分布固然相當?shù)睦щy,,但完善公共服務,、讓每個人獲得大體相當?shù)娜肆Y本的可能性已完全成熟,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讓每個人都獲得同等的起點機會,,應成為未來政府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 2010-10-12趙作海成代理與底層維權的辛酸
- 2010-07-13底層青年向上流動要越幾道坎
- 2010-04-29“杜拉拉”可拉得起底層的困頓
- 2010-03-15提高社會底層收入 改變“圖釘社會”困局
- 2010-02-06“三元兩命”底層的生存之重
- 2010-02-04沒有法治,,最大的受害者是底層民眾
- 2010-01-15來自社會最底層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