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針對最近引人關注的公共事件,我曾寫過一篇《最難應對的是不相信》的文章,,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國民不相信運動”,,指出在諸多涉官、涉權,、“涉數”的輿論熱點或公共事件的背后,,有這樣一個“公式”:不信,不信,,就是不信,。
這得到一些網友的認同,其間,,多次出現了“老百姓成了老不信”這句話,。開始我還以為這話是我的文章引出來的,看到“貓眼看人”的一篇題目叫作《你讓老百姓變成了“老不信”》的網文,,發(fā)文時間比我文還早一點,方知“老不信”的創(chuàng)意和我沒有關聯,。但這種“雷同”現象說明:客觀現象作用于人腦,,大家同時思考同樣的問題,發(fā)生相同,、相似的感受,,并提交類似的思索結果,而較準確集中,、歸納了公眾感受的新詞匯和新生流行語,,則會迅速引爆大家的共鳴。
近日就有個“不相信”的典型事例,即媒體報道北京“77元房租”后,,引來一片嘩然,。有知名網友稱,那位廉價租房的住戶犯下了“欺君之罪”,。其實,,也真有極個別的、罕見到一般人都看不到的廉租房,,只是,,如此轟轟烈烈地作為“主旋律”張揚出來,由于太過夸張,,則難博公眾一信,。
中國老百姓是不自信的良民,畏官尊權,,本容易被官府忽悠,。可是,,見多了欺瞞哄騙,,聽多了大話假話,受夠了兩面三刀,,再單純的人也會變得狡猾起來,。老百姓成為“老不信”,其實是權力“教育改造”的結果,。你讓老百姓老敗興,、老不行、老不幸,,老百姓一次次看到你老不行,,他也只好“老不信”了。
一位凱迪網友的文字深得我心:信任原本就是一種最重要的社會資源,。我們打開水龍頭要相信里頭流出來的水沒有毒,。我們睡覺要相信屋頂不會無緣無故塌下來。我們遇事報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盜賊的同伙,。沒有信任,,社會就不可能存在。已故的德國社會學大師盧曼就說得好:當一個人對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時,,早晨甚至會沒辦法從床上爬起來,。
沒人愿意“老不信”。老百姓變成“老不信”,,這是無奈的,、低烈度的集體自衛(wèi),。別拿“老百姓素質低”來搪塞,體制,、權力,、官員素質高的話,人家咋就會老不信呢,?
權力公信力缺失,,事實依據與表象原因有很多,其實總根子在于:政府是個“生意人”,,作為強勢的利益方,、積極的謀利方、霸道的交易方出現,,而不是在財產權利,、經濟糾紛中作為中立的仲裁者出現。更要命的,,這是個拿槍的“生意人”,,交易不如意,一抹臉就掏出槍來,,指揮對面的交易人打算盤,,把經濟問題政治化、刑事化,。這樣的利益方怎么會讓人相信呢,?
況且,而今權力方面和百姓這邊“玩的就是心跳”,。比如,,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而官員也把土地當了命根子,;你狠搗猛砸農民的命根子,,農民當然不會相信你是個好錘子。
- 2010-10-25廉租房“月租金1元”值得斟酌
- 2010-09-28公租房與廉租房并軌,,住房保障不應縮水
- 2010-05-14都拿來出售了還能叫“廉租房”嗎,?
- 2010-04-12廉租房建在鬧市區(qū)是民生樣本
- 2010-03-18地王瘋狂,廉租房哪里找地,?
- 2010-03-04讓企業(yè)參建廉租房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