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12月2日報道:因肚子疼,在公交車上沒讓位,,被人罵了一路,。倍感委屈的女子在網上發(fā)帖,尋求安慰,。劉小姐介紹,,1日晨,她拎了一堆東西坐公汽,。因來了例假而未讓座,,結果一抱小孩子的男子坐下之后就開始指桑罵槐,,說現在年輕人素質差又自私!一直罵了兩站路,,又開始罵武漢人素質差,。
能開口罵某個地方的人素質差,可見這種人本來就以偏概全缺乏語言教養(yǎng),!
人與人之間缺乏互相的溝通,,更缺乏互相之間的信任,讓座與否假如還上升不到道德與否的高度去評判,,但完完全全可以以互信與禮讓去評判,。
而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起典型的缺乏溝通與信任的危機。
這位抱孩子的父親顯然沒有在事先與這位劉小姐進行任何的語言溝通,。假如這位父親如此說話:這位姑娘,,您看我抱小孩呢,麻煩給讓個座可不可以,?成與否,,一概不能再使用任何語言的刺激,因為座是“公座”,,它不專屬于任何人,,一切買票上車的乘客都有權擁有座位。換句話說就是,,讓座既非義務又非硬性規(guī)定更不是任務,,即便無座的乘客就是一位老人,也無權去責罵不讓座的小青年,。曾經有媒體報道過的那個坐在一位年輕女性大腿上的老年乘客,,則可以判定這人的道德水平本來就很低,甚至這種人年輕的時候到底給沒給別人讓過座還是個疑問,。你罵座也好,,涉嫌“猥褻”未讓座者也好,于道德于互信于禮儀有何助益,?只能使道德與互信越來越下滑而已,。因此說,罵座是語言暴力,,恰恰說明了沒有得到讓座的乘客卑鄙狹隘的心靈,,以及低下的道德水準。
現在的社會形態(tài)之下,,只有公交車才算是一個人挨人人擠人的緊湊型暫時性團體,,在這個臨時性團體內,人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人們期待形成一個禮讓,、互信的臨時性團體內道德風氣,,但絕不可允許某些本來就無禮讓無互信意識的個別人惡意綁架道德為自己口出穢言服務。
- 2010-11-09給老人讓座,,需要理由嗎
- 2010-05-11讓座道德的“非道德性”
- 2009-11-1398%讓座率又能換來多少“感謝率”
- 2009-08-24“公交車讓座率”為何這樣高,?
- 2009-08-24司機罷開只因無人給七旬老人讓座
- 2009-08-24司機罷開只因無人給七旬老人讓座
- 2009-08-24司機罷開只因無人給七旬老人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