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對土地違法負有領導責任而被平職交流的四川省簡陽市原市長段成武,,被媒體以“免職一周后復出”進行報道后,,掀起網(wǎng)議熱潮,被評論稱為“治官從寬”,、“帶病復出”,。10月30日,,資陽市委宣傳部通報了關于段成武平職交流,、土地違法情況及處分情況:被指的“免去”市長一周后“復出”實為調離崗位平職交流,,在情況查實后免去的其實是段后任的資陽市財政局黨組書記一職,同時還提名免去其局長職務,。
資陽市委宣傳部的通報對土地及段的任免,、處分處理情況講得比較清楚,解答了網(wǎng)民的諸多疑問,。
原來,所謂的“因土地違法被免職一周后復出”只是一個誤讀,。不過,,雖然“免職一周”的誤讀主要是因為網(wǎng)民對組織程序中的“調離”、“平職交流”及對責任追究程序中的“免去職務”及追責程序等有所混淆所致,,但此事在網(wǎng)上被熱炒并被誤讀,,與相關信息的公開不及時有很大關系。如果說此次通報所公開的信息是對誤讀的回應的話,,那么,,信息及時公開可說是避免誤讀的最佳方式。
以段成武免職事件為例,,網(wǎng)民知曉此事源于媒體的報道,,媒體報道了段被免去市長職務及任財政局長的事實,但因為混淆了“調離崗位平職交流”的“免去”與行政處分中的“免去”,,從而誤解了段的財政局長任職為“復出”,。該報道上網(wǎng)后被網(wǎng)媒突出了誤解點,于是,,“免職一周復出”被廣泛誤讀,。
由于在媒體報道前,公眾并未能從權威渠道了解段的任免及相關情況的公開信息,,此報道成為公眾了解此事的唯一信息來源,,誤解的聲音成為唯一的聲音,,質疑也就成為輿論主流。
在公共管理領域,,對信息公開有這么一句話:“謠言止于公開”,,事實上,“誤讀”也“止于公開”,。資陽市的回應,,即是用信息公開的方式來止住誤讀的例子。當能夠從一個事件的背景到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信息向公眾公開時,,公眾就能夠清楚地辨別事實,,從而修正之前的誤讀了。從通報看,,土地違法未造成實質損失,;段在被追責后免去的是財政局職務而非市長職務;段及其他幾名干部均被追責,,并非因“回應”網(wǎng)民的需要而追責,。
誤讀已經(jīng)止于公開,但信息公開的要求卻并沒有到達終點,。信息公開不能總是在“謠言”或“誤讀”后,,而應當盡量及時。近年來的一些事例證明,,信息公開早一步,,將會少一分被動;信息公開晚一步,,則會帶來更多被動,。信息公開的及時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輿論導向,,豈可等閑視之,。
(作者系職員)
- 2010-11-01“再次免職”是否問責雙簧續(xù)集
- 2010-11-01重申常識:免職從來不屬于官員處分類別
- 2010-10-25赴美不歸的畜牧局長,免職還有何用
- 2010-10-21廣州花都區(qū)畜牧局長赴美逾兩月未歸被免職
- 2010-10-10江西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因拆遷自焚事件被免職
- 2010-09-30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的審判人員名單
- 2010-09-28謝亞龍被總局免職 大盤低迷中體產業(yè)逆市上揚
- 2010-09-28《科幻世界》社長被免職 下一任人選尚在研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