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浪漫的季節(jié),都市男女的愛情觀再次引起了熱議,,是直奔“富二代”,,是為事業(yè)而加入“剩族”,還是畢婚,?目前,,一份來自中國紅娘網(wǎng)的《2010相親現(xiàn)象對大學生婚戀觀影響調(diào)查報告》顯示,有近五成的大學生認同追求富二代的行為,,近七成的大學生表示不希望成為畢婚族,,而是選擇為事業(yè)奮斗不惜成為“剩男”、“剩女”,。(中國新聞網(wǎng)8月18日)
“問世間請問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純潔,、單一的愛情曾是無數(shù)人的夢想,,孩提時,沒被世俗污染過的“過家家”式愛情隨著我們的成長漸行漸遠,。經(jīng)調(diào)查顯示:有46%的大學生認同追求富二代的行為,。大眾拋卻最初的愛情理想而選擇“另辟蹊徑”,這是一代人的改變還是社會的改變讓新生一代沒的選擇,?我更傾向于是后者,。
最近媒體報道:張藝謀為拍新片《山楂樹之戀》,劇組到處挑選該片女主角靜秋的人選,,六個導演組到各個城市,,甄選了五六千名藝校學生,但仍舊沒有一個人入老謀子的法眼,。張藝謀開玩笑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生越難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帥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錢人,、老男人。所以現(xiàn)在的90后,,真長得不行,。”話糙理不糙,,這句玩笑話卻說出了現(xiàn)實的真諦,。46%,,已接近半數(shù),其代表性足以反映出一個群體,,誰會保證時間不會將46%轉(zhuǎn)變?yōu)?4%甚至是80%,?任何改變的都是有原因的,然而在何時改變更應該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在那些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社會貧富差距還不明顯,大眾將愛情看的是很圣潔,,你情我愿容不得摻入沙子。反觀當下,,經(jīng)濟,、政治文明發(fā)展一路領先,然而卻忽視了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套措施也要并駕齊驅(qū)的道理,,此時的發(fā)展就像一條巨龍,,可悲的是只有龍頭離開了地面,龍身仍在泥潭,。沒有了封建社會的門第觀念,,也不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tǒng)束縛,,女性有了自由和權利,,然而新時代就業(yè)難、壓力大,、“蝸居”等等一系列問題卻讓這種良好的自由和權力無的放矢,,只能是“抱著金碗去討飯”。如今嚴重的兩極分化,,占社會少數(shù)的富人卻壟斷者多數(shù)的資源,,讓普通人看到了理想而很難實現(xiàn),這便是新一代面臨的現(xiàn)實,。也是問題存在的的根源,。
沒有人自甘墮落、愿意受社會詬病,,也沒有人愿意去挑戰(zhàn)民族的“集體人格”,,他們只是“扭曲愛情觀”的最直接表現(xiàn)形式而非始作俑者。錯不在他們,。資源的分配不均,,成功機遇的匱乏,甚至本該應有的權利被無辜剝奪,,當身無長物時,,唯一的資源便是愛情,,傍大款、追求富二代便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后的選擇,。這是生存的本能、無可厚非,。與其嘲諷他們還不如重新審視一下我們所處的時代,。那些不為現(xiàn)實所動不惜成為“剩男”、“剩女”的人是勇敢的,、崇高的,、更是感人的。然而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前者,。
社會的扭曲使得構成社會要素最基本的人開始扭曲,,只不過前者更加隱性,后者更加顯性罷了,,如果不從本質(zhì)著手解決問題,,進行資源的合理分配,實現(xiàn)公平公正,,那么一去不復還的不僅僅是“過家家”式的愛情,。
- 2010-07-20《志明與春嬌》:一場愛情大玩笑
- 2010-06-22中國特色的“愛情市場”
- 2010-06-01不用捆綁兒女 也不用犧牲愛情
- 2010-05-24婚姻娛樂化時代的愛情迷途
- 2010-03-19鄉(xiāng)村愛情故事 不談愛情談“商業(yè)下鄉(xiāng)”
- 2010-02-23《鄉(xiāng)村愛情》PK國家法律
- 2010-02-23工具主義者的愛情范式
- 2010-02-08電視劇拍孔子咋能沒有“愛情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