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有報道稱“人保部全國摸底‘蟻族’”,,許多大網站報道的時候將題目改為《“蟻族”90%是窮二代》,。說實話,我看了報道的內容覺得調查挺無聊,,報道也無聊,,改標題的網站編輯更無聊,。
高密度聚居在城鄉(xiāng)接合部低租金房子里的“蟻族”大學畢業(yè)生當然都是窮二代、窮三代,、窮四代,,富貴人家的子孫玩藝術,體驗生活根本不具有統(tǒng)計上的意義,。居然有人在正兒八經的報刊評論中說,,剩下10%是富二代、官二代在“玩票”,。這就不只是無聊,,而是弱智兼自以為是了。網友跟帖說“剩下10%是窮一代”,雖然比例絕對錯誤,,但至少推算的前提符合常識,。
反過來說也成立,窮二代大學畢業(yè)生要立足大城市,,幾乎都得先過一段“蟻族”生活,。其實就居住面積而言,大學生集體宿舍生活本身就比“蟻族”還“蟻族”,,不信你計算一下居住面積,。在北京,具有碩士學位的大學青年教師,,宿舍人均不到10平方米的比比皆是,。工資雖然高點也高不了多少,而且因為生活在有錢人中,,開銷不可避免地增大,,實際上每月能節(jié)省下來的錢更少!我本人本科畢業(yè)后,,過這種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而且?guī)缀趺吭露疾皇eX的日子,就長達14年,!為什么這些人不是“蟻族”,?因為這些人心里仍充滿希望。
從人道角度看,,政府關注“蟻族”的生存狀態(tài)而不關注生活更為艱辛的窮二代農民工和窮二代小商販,,并不符合社會福利發(fā)放的原則。但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角度看,,政府這么做當然也有它的道理,。一方面,充滿幻想的大學生變“蟻族”當然很失落,,但農民工從來都以“蟻族”自居,,希望不大,失望自然也就較小,。另一方面,,大學畢業(yè)生見識要多一些,人際交往范圍也大一些,,失敗的大學畢業(yè)生可能更容易鬧出事情,,農民工和小商販則要安靜得多。
既然“蟻族”在眾多移民中的特殊之處在于他們嚴重失落的心態(tài),,那么媒體渲染他們“悲慘”的生存狀態(tài)和財政緩解他們的生存困境就并不治本,。弄不好,反而掩蓋了更底層群眾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并制造出更大的社會不公,。只針對“蟻族”而不顧及更底層群眾的廉租房,跟過去的經濟適用房一樣,,其實本質上還是對有話語權階層的“封口費”,,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
從根本上解決“蟻族”問題的辦法無非兩個:一是減少“蟻族”的人數,,一是給“蟻族”的人以希望,。“蟻族”人過多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是大學擴招的產物,。大學招生少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能找到像樣的工作,,雖然有權勢,、有門路的家庭出身的孩子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賄賂卻不是必需的,。大學的瘋狂擴招導致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劇烈,,于是跨出校門以前行賄就成了必修課,窮人的孩子除了特別優(yōu)秀,,被錄取充門面外,,不少在行賄、拉關系的比賽中因為家庭缺少資源而敗下陣來,,成為“蟻族”,。
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使“蟻族”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中國要實現社會公平的路途還相當遙遠,。即使是相對公平如美國社會,,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也是很重要的向上流動籌碼,窮二代向上流動也比富二代,、貴二代難得多,。何況大多數窮人即使有公平的競爭機會,最終還是會成為競爭的失敗者,,而且大概用不了十年,,自己就能意識到這一點。大多數人進入中年以后的希望,,恐怕已不是自己在世俗社會向上流動,,而是在天國里面和后代身上。
中國是無神論大國,絕大多數人對“天國”不抱希望,。當底層群眾對自身前途感到絕望的時候,,唯一能夠拯救他們的只能是孩子。只實行養(yǎng)老社會化而不實行“養(yǎng)小社會化”,,一方面造成人口老化,,另一方面使得年輕人因為撫養(yǎng)能力不夠而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從而降低人口質量,。對“蟻族”進行育幼補助,,并把政府公共投入延伸到幼兒園,使“蟻族”適時養(yǎng)孩子,,既能給蟻族以希望,,又有利于維持正常的人口結構和人口質量。適當早育的另一個好處是:如果兒女沒出息的話,,很快又有了孫子女,、外孫子女。所以“蟻族”的希望能夠綿延不絕,,不至于陷入絕望,。
- 2010-05-27“蟻族”上升為官方議題是一個轉機
- 2010-05-26八成“蟻族”出身“窮二代”之憂
- 2010-05-26八成“蟻族”系“窮二代”說明了什么
- 2010-04-02卑微蟻族即將走入“新籠民時代”?
- 2010-03-26定位“弱勢”褻瀆了“蟻族”尊嚴
- 2010-03-10“蟻族”需要的不是話題化生存
- 2010-03-09京冀地鐵盡快接軌十萬蟻族的企盼
- 2010-03-05唱響《我們》,,勿忘《蟻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