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傳下這行業(yè),黃昏里掛起一盞燈?!?br> 鄭愁予的詩,,經過借用,成了北京萬圣書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每一位愛書人的心里,,都有一盞屬于自己的溫暖燈光,也有一間開在心房的理想書店,。
只是,,我們該感慨自己何其有幸,亦或怨嘆何其不幸,,將親歷閱讀的變革時代,。
當書不再是我們所以為的樣子,還有書店嗎,?
書店從業(yè)者,、資深老編、作家……愛書人聚集一堂勾勒數位出版時代的書店想象,。
??? 書店會消失嗎,?
??? 劉蘇里 書店的黃金時代還沒到來
北京萬圣書園總經理。萬圣書園以經營人文社科類圖書著稱,,是北京的“文化地標”之一,,也是中國最成功的民營書店之一。作為萬圣書園經營者,,劉蘇里的另一個身份是聲名遠播的學者型書人,、中國當代圖書市場的民間觀察者。目前居住在北京,。
書店的黃金時代還沒有到來,,恰巧是紙質書衰微之后會迎來它的黃金時期。2006年時,,我就預測8~12年后紙質書將消亡,,現(xiàn)在已經過去4年了,剩下沒幾年時間將開啟紙質圖書大規(guī)模衰微的時代,。在那個階段之后,,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80%的紙質圖書會消亡。現(xiàn)在算來,,我們不過還有十年,。
紙質圖書的消亡與我說的地面書店的黃金時代到來聽起來好像非常的矛盾,,但我說的是什么樣的書店?肯定不是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超大型書店,,也不是年輕人習以為常的網絡書店——網絡書店將在地面某一類型書店死亡之前先死,,也不是我們在國外看到的非常典型也非常普遍化的連鎖書店。
我說的書店實際上是專業(yè)的獨立書店,,但是專業(yè)的獨立書店將來也是很難生存的,,只有把書店做成一個去處,是社區(qū)中,、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地方,,這樣的書店才有可能在我說的未來十年,當第一輪侵蝕退潮之后迎來它的黃金時代,。實際上是說,,不論是什么形態(tài)的書店,在80%紙質圖書都沒有的時候該如何存在,?我對未來某一物理形態(tài)的書店的定義并不悲觀,,不止不悲觀,甚至是非常樂觀的,。未來書的價格也絕對不是今天看到的樣子,,至少是現(xiàn)在的七倍,也可能是二三十倍,。
??? 吳興文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傳承
臺北市人,。一位終生以愛書、編書,、寫書,、藏書為職志的編輯人。現(xiàn)任遠流博識網文化公司總經理,;曾任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聯(lián)經出版公司臺大門市部主任、總編輯特別助理,;《書香兩岸》雜志專欄作家,。著有《票趣藏書票閑話》《圖說藏書票:從杜勒到馬蒂斯》《我的藏書票之旅》《書癡閑話》《我的藏書票之愛》《藏書票風景收藏卷》。目前長期居住北京,。
對于書店的未來,,我也很樂觀。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傳承,,不是像“五四時期”要“打到一切”,,“文化大革命”要“否定一切”,文化一定是個漸變的過程,。在臺灣的1980年代,,書店走向金石堂階段時,,我們預測出版也常常引用狄更斯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我也曾經中過這種毒,,在聯(lián)合報系工作的時候,我被遠流召喚去做“華文世界最大的亞馬遜網站”,,后來做中國大百科第一版的電子書,,當時的我迷信得不得了,非??只?,覺得不去學電腦,,不去學數據庫該怎么面對未來的變化,?可是,關鍵還是在人,。我們今天看到沃爾瑪存在,,實體的連鎖大企業(yè)存在,微軟也存在,,亞馬遜也存在,,在完全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完全靠人,但在今天的大陸,,則是雙軌的,,主要靠制度,因為這里的書店大部分還是國營的,,但是也因為有了民營書店,,還有網絡的出現(xiàn)整個書店業(yè)才會呈現(xiàn)這么蓬勃的發(fā)展趨勢。
我以前寫一些出版文化的評論文章,,寫到最后就不想寫了,,為什么?每隔幾年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擔憂——“哇,,紙本書要完蛋了”,,“DVD要取代圖文書了”,然后第一代電子書出現(xiàn),,最后終結到維基百科,。就我來看,電子書和紙質書不是80%和20%的問題,,在大陸關鍵是制度,,在臺灣是人。今天的電子書,,完全不操縱在我們這些content的人手上,,而且現(xiàn)在沒有一個像微軟那樣的大企業(yè),,從doc到windows,一路吃下來,,這才是真正一統(tǒng)江湖的時候,,在這之前就是一鍋粥。我不想再重復之前電子書和紙本書的這種論辯,,因為我們解決不了,。這完全是一種習慣,是技術問題,。我們知道的書,,最終是經過漫長的演變才變成現(xiàn)在我們知道的書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