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出廠價15.5元的藥品,經過醫(yī)藥公司,、醫(yī)藥代表,、醫(yī)生等環(huán)節(jié),最后價格漲到了213元售賣到患者手中,,利潤達1300%,。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開藥醫(yī)生獲利最多,。(5月17日新華網)
藥品貴價格高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并不奇怪,??墒窃谌缃襻t(yī)療改革緊鑼密鼓的進程中,在嚴禁亂提價的大環(huán)境下,,一瓶藥利潤達1300%,,暴利如此之大,令人感到震驚,。
按說藥品價格管理是比較嚴的,,不是想加就加,,它得在指導價的范圍內左右??墒菃栴}出就出在這個指導價,,象此15.5元一瓶的蘆筍片定出的合理合法價是136元,而且醫(yī)院還可以再在其上加價15%,,這個指導價不知是怎么算出來的?根據是什么,?正因為此指導價過高,,因而導致涉及利益方盡量去滿足這個價位,不是一般的加價,,而是大加特加,,藥品成了“唐僧肉”,誰都可以在其上面咬上一口,,醫(yī)藥公司,、醫(yī)藥代表、醫(yī)院,、醫(yī)生構成了加價的利益鏈,。
招投標本是價格定奪最公正的渠道,可是不少招標會成了“拍賣會”,、“天價”會,,有媒體報道:藥店里零售價僅7元錢的血塞通,經過“減少藥品流通成本”的集中招標采購,,中標價竟飆升到19.17元,;更離譜的是,一片胃鉍治的中標價,,竟然是市場價的14倍……本來是為了降低藥價虛高而設置的藥品集中招標,,卻變成了高價招標。象在此有136元的指導價的標底,,有誰會輕意放過這塊“肥肉”,,這招標能低得下來嗎?
指導價定得太高,,水分太多,,上行下效,不僅不能起到降低藥品的作用,,反而助長了一些人的貪婪之心,,醫(yī)院為了推銷此利大的藥品,公開的擴大加價比例,;公開的違規(guī)給醫(yī)生提回扣,,一百元提成80元,;為了利,不可避免一些醫(yī)生不管病人需不需要,,不管需要多少,,大開特開,由此醫(yī)院的利潤多了,,醫(yī)生的回扣多了,,而病患者的負擔卻異常的沉重。
藥品降價幾乎年年提,,自1996年整頓藥品價格秩序以來,,中國藥品市場先后歷經了大大小小20多次降價,降價藥品的品種不斷的擴大,,可是收效甚微,,甚至每降一次價,便宜的藥品便悄悄的“降價死”,,昂貴的藥品卻越來越堅挺,,降價成了“空降”,成了漲價,。
藥品價成了暴利,,不單是一些部門和一些人見利忘義的問題,根源在于對藥品定價過高,,開得口子過大,,造就了醫(yī)療單位和個人有機可乘。因而,,要讓民眾看得起病,,買得起藥,關鍵還是要抓源頭,,在定價機制上,,在監(jiān)管上應有嚴格的規(guī)范,不然,,藥品貴的問題難以解決,。
- 2010-05-18虛高的藥品指導價怎么定出來的
- 2010-05-17“藥品利潤高達1300%”背后是民生之痛
- 2010-05-05藥品不良反應:先厘清責任再談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