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蒜1元多,,超市標價賣到了19元每公斤,,河南大蒜身價短期內暴漲100倍,。新華社經濟分析師分析認為,不排除有游資利用前期干旱和低溫題材炒作一些品種價格,。(5月9日大河報)
如果說,,原本想為自己增值的國內和國外游資不炒理論上更有“炒作”意義的其他商品,反而樂于炒大
蒜,,只能說明金融,、股市或其他領域“儲存”和吸納游資的功能在弱化。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也是當前經濟運營風險性加大的一個警示或警鐘,。
另一個角度,。游資樂于炒大蒜卻為什么不炒大額度和高價值的家電、家用轎車,?這依然能暴露出眼下市場調節(jié)領域的軟肋,。家電或家用轎車事實上無法真正“炒起來”,根本在于其非壟斷性,。而炒大蒜卻完全不同,,別看大蒜銷售市場表面上是開放的、競爭的,,但實際上卻是“壟斷的”,。我國僅山東金鄉(xiāng)縣一縣,其生產和種植的大蒜就占據了中國市場的四分之一強,??梢钥隙ǖ氖牵疣l(xiāng)一“咳嗽”,,全國大蒜市場就要“打噴嚏”,。一旦游資把持了終端生產市場,就如扼住了蒜價的“咽喉”,這不是實際上的“壟斷”又是什么,?
實質性的“壟斷性質”的存在,,恰恰暴露出大蒜或其他農產品市場 “自我調節(jié)”功能的薄弱?!安《尽笨偸亲钕裙舯∪醐h(huán)節(jié),,而大蒜恰恰是市場領域中的最宜“發(fā)病”和“最宜受攻擊”的薄弱之處。想通了這些,,我們也就知道為什么家電市場總是穩(wěn)中有降,,而大蒜或其他類蔬菜、辣椒等農產品總是像“打擺子”那樣,,時高時低令人無法捉摸,。
事實也正如此。據廣州市菜籃子價格信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約62.3%%的蔬菜出現不同程度漲價,,部分漲幅在100%%以上。眾多農產品收購商證實,,游資利用信息陷阱,、集體喊漲等手段炒作大蒜等農產品,成為這一輪漲價潮的幕后推手,。蒜價如何,,已無可置疑地成為了市場健康狀況、通脹預期和評估經濟風險的“溫度計”,。對這樣一個反映最敏感,、最真實的“溫度計”,有關方面不妨將其作為搞好經濟調控和防范市場風險的參照系,。
- 2009-12-13蒜價猛漲,,農民能笑出聲嗎?
- 2009-12-06“蒜皮”非小事 不管就亂套
- 2009-12-03“瘋漲的大蒜”面前,,蒜農為何只能打醬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