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公車改革就被提上議程,,許多地方嘗試過各種形式的改革,,有的以貨幣化贖買官員的公車特權,有的依官員級別對用車進行限制,,但不少地方都陷入了“越改成本越高”的怪圈。改革何以舉步難艱,?牽頭改革的發(fā)改委有官員對《新世紀》稱:公車改革所涉利益復雜,,目前阻力很大,每一個都是硬骨頭,。
公車改革遇到的阻力肯定小不了,,因為改革不僅僅是讓幾個人沒車坐的問題,而涉及到一個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圍繞著公車制度,,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領導的公車特權,,官員的公車私用,,公車采購者的腐敗,公車用油,、修理和報廢中的腐敗,,甚至連公車的司機都堅決地反對改革:一來他們會失去工作,二來會失去私用機會——一項調查顯示,,公車只有三分之一是公用,,另三分之一是領導私用,剩下三分之一是司機私用,。根本無須調查,,阻力是必然的,,而且阻力會異乎尋常地大。
問題是,,為什么官員一有阻力,,公車改革就得停止,改革為什么要這么介意被改革者的臉色,,破除公車特權為什么要征求被改革者的同意,?
不由想起官員財產申報制,某地曾就“官員應不應該公開申報家庭財產”對干部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90%以上的干部反對公開,,然后主持這項改革的人同樣感慨“阻力非常大”。這同樣非?;奶?,無論是破除公車特權,還是申報家庭財產,,將官員財產置于陽光之下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這是天然的制度要求,是為官者必須履行的義務——他們不接受就可以讓改革擱淺,?
我非常奇怪,,許多改革一旦牽涉到官員的利益,一旦有來自官員群體的阻力,,就根本寸步難行,。
比如事關民眾生活的價格改革,讓資源性產品的市場化與國際接軌,,水價要漲,,電價要漲,油價要漲,,天然氣要漲,,供暖價格要漲。無論民間的阻力多么大,,民意多么反對,,改革都毫不受影響,想漲就漲,,想漲多少就漲多少,,改革者從不顧忌阻力。
還有什么醫(yī)改,、教改,、房改,都是如此,,民間的阻力似乎從未影響過改革者鋼鐵般的意志,??筛母镆坏┥婕暗焦賳T階層的利益,改革的邏輯就完全變了,。這種改革邏輯的差異,,可以在這副新聞場景中看得非常清楚——前段時間媒體曾報道,武漢江岸區(qū)花橋街一棟三層樓的違法建筑十年時間都拆除不了,,因為這是當?shù)亟值擂k事處興建的,,是街道干部的福利住房,周圍居民告了很多年都沒有用,。你看看,,政府部門即使是非法建筑,動一塊磚頭都非常難,。沒辦法,,權力是最硬的釘子。
- 2010-04-17如何監(jiān)管 “30%公車封存”
- 2010-03-11公車采購 官員要起示范作用
- 2010-03-05“公車改革”不能再拖而不決
- 2010-03-04“丟公車門”不僅是賠償?shù)膯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