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跳樓陰霾雖然讓富士康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但其日常經營卻毫發(fā)無損,,不僅如此,據報道,,在富士康近日的招聘中,,上千名年輕的應聘者在門外排起了長隊,,幾根隔離繩索一直拉到了20米外的馬路邊。
在跨國公司高調談論社會責任之時,,其在華的代工廠卻成為“血汗工廠”的典型代表,,這樣的反差頗具諷刺意味。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雖然富士康等代工廠問題頻出,,但是務工者仍然對其趨之若鶩。這樣的悖論背后,,并非表明國內務工者缺乏辨識能力,,其實反襯出的是國內其他企業(yè)用工環(huán)境更加惡劣。應當看到的是,,我們與其一味去指責跨國公司的“道義虛偽”,,不如認真地審視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頑疾,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內務工者的整體弱勢地位,。
廉價勞動力供給充足就應當被資本盤剝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富士康員工向媒體坦言,, “我們生產的是全世界最好的產品,,但是卻拿著差不多最低的待遇,。”“如果不加班,,每個月的工資都不夠花,。”然而,,這樣的評價卻沒有澆滅后來者的應聘熱情,。調查顯示,其中的原因是“富士康能按時發(fā)工資,,福利和工廠環(huán)境好點”,。以此觀之,其他的招工企業(yè)居然連按時發(fā)放工資都無法保障,,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法律底限未能得到遵守,,由此才會使得富士康具備了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
客觀而言,,在代工廠對勞動力“壓榨”的背后有其生存考慮,。一直以來,跨國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問題上表現出高姿態(tài),。此前有媒體報道,,數十家跨國采購巨頭曾異口同聲地表示,對于使用童工,、嚴重超時加班的工廠,,將拒絕其作為供應商的資格。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跨國公司憑借市場強勢堅持剛性的采購價格,,代工廠為了生存不得不盡力壓縮各項開支。在中國廉價勞動力供給充足的背景下,,降低勞動力成本成為代工廠的首選。工資沒有保障才會由此而來,,按時發(fā)工資才會成為企業(yè)的“競爭力”,。
跨國公司絕非天然的“慈善家”,代工廠也只有具備了議價能力,,才能夠贏得安全獲利的空間,,進而有可能顧及到企業(yè)文化構建和員工利益。在這一方面,,“可以按時發(fā)放工資”的富士康確實已走在許多企業(yè)的前列,,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專利技術。其廠區(qū)內有游泳池,、足球場,、網吧等休閑活動的場所供員工免費使用,。且不論忙于加班的員工能否真正享受到這一福利,單就這一形式而言已算是一種意識的進步了,。
但這個“進步”遠遠不夠,,中國需要更多超越富士康的企業(yè)。遍布珠三角的加工制造業(yè)不僅需要解決“按時發(fā)工資”的問題,,還需要解決基本的員工福利待遇問題,,甚至必須要建立起長期的員工利益保障機制。富士康以其尷尬的反例表明,,目前這方面的體制建設空缺到了何種地步,。
需要努力的內容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法制規(guī)范問題,。改革開放至今已有三十年余,,如果當下法律依然無法保證工人工資的及時到賬,那么就意味著最基本的法律規(guī)范沒有得到落實,,市場經濟本身的制度成效顯然也是大打折扣,。因此,法律執(zhí)行的缺失才是問題工廠頻出的要害所在,。此外,,除了加強外在監(jiān)管,有關部門還要著力提升制造加工企業(yè)的競爭力,,是為對市場化手段的修正,。當然,類似富士康的市場地位并非朝夕間能夠建立,,在不干擾市場優(yōu)勝劣汰機制發(fā)揮的前提下,,政府有的放矢地扶持有助于加速我國產業(yè)結構升級,改變目前制造企業(yè)低端競爭的局面,。屆時,,擺脫生存之憂的企業(yè)將擁有做大做強的自信,在員工待遇方面也將會有相應的科學設計,。
務工者蜂擁選擇“問題工廠”富士康,,其本質是我國低端制造業(yè)痼疾依舊。只有真正落實法律規(guī)范并提升企業(yè)競爭力,,才能夠重塑中國企業(yè)的市場形象與地位,。到那時,“問題工廠”才能夠不復存在,,規(guī)范的市場經濟體制才算是真正完善,。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 2010-04-18富士康“跳樓門”事件折射的社會心理
- 2009-07-21富士康25歲員工跳樓自殺 據稱遭毆打拘禁 富士康回應
- 2009-07-21富士康回應員工跳樓事件:將檢討內部管理不足
- 2009-07-21富士康25歲員工跳樓自殺 據稱遭公司毆打拘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