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鳳姐”嗎?不知道,?那你out了,。最近,一位來自偏遠地區(qū)的二十多歲的姑娘成了網(wǎng)絡紅人,,被網(wǎng)民們稱為“鳳姐”,。她那驚人的征婚廣告,以及令人瞠目結舌的風度,,不但成了眾人茶余飯后的談資,,還成了媒體和圍觀者的“嘔像”。大眾媒體掀起了一股“信鳳姐,,得自信”的潮流,,招惹了一大群圍觀者和追隨者。
鳳姐走紅,,來自于她很雷人的征婚語言,。她對征婚對象標準的設定,伴隨著個人幻覺和媒體的刺激不斷升溫:從北大清華學生到海歸精英,。本來不一定去追捧那位“鳳姐”的人,,仔細一想:她為什么連北大清華畢業(yè)生都瞧不上?那么我偏要征服她,,也就相當于間接地征服“北大清華”,。通過大眾媒體傳播和敘述,“鳳姐”在制造一種強勢的話語邏輯,,將許多人都套住了,,就像套住熊市里的股民一樣。更令人吃驚的是,,蒼蠅逐臭一樣的人群,,一邊追捧一邊噴飯。
刺激人們隱秘的欲望和快感,,是消費市場得以成型的起點,。鳳姐那離譜的擇偶標準,,本應是私密中的幻想和夢囈,但是如今卻被置于公眾的目光下,,變成了一種可供觀賞的表演,。怪誕和新奇,正是消費市場生產工序中的主要原料,。按照傳統(tǒng)套路出牌的型男美女們,,只能給人帶來審美疲勞,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談論欲望,。從“芙蓉姐姐”,、“犀利哥”,到“獸獸”,、“鳳姐”都是例證,。
越是離奇,越能刺激公眾的窺視癖和幻想狂,。生活在垃圾堆里掙扎的人們,,稀罕的就是這種炫丑娛樂的丑角、不走尋常路的潮人,、貌似墮落的浪女,、言語乖張的語言奇才。媒體則代表了觀眾欲望的眼睛,,一邊窺視,一邊幻想,。觀賞本身正如自慰,,也是自虐。對于一般人而言,,各種新奇而隱秘性的生活場景吻合了心理補償?shù)睦碚?。但這種補償,依然是一種巨大的幻覺,。當個人尊嚴及其相關的重要話題淡出人們視野的時候,,生活本身就變成了一個幻覺。人們于是忙于制造各種新奇的“娛樂膏藥”,,涂抹在自己的傷口之上,。他們帶著傷殘的靈魂,哼著小曲,,蹦蹦跳跳地走進“娛樂”的假面舞會,。
將個人秘密公眾化,同時又將公眾事件變成秘密,,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詭異的事實,。當后面這一點成為討論的禁區(qū)的時候,,那么,將個人隱私公眾化,,讓它在公共媒體中變成消費新聞,,仿佛成為我們唯一可以享受的快感。當所有人都在談論“芙蓉姐姐”,、“犀利哥”,、“獸獸”、“鳳姐”時,,他們自己就像一個“黃段子”,,在飯局酒桌和網(wǎng)絡中游走,自己也就成了欲望故事敘述的潤滑劑,。
“鳳姐事件”(包括層出不窮的類似新聞)濃縮了這個時代全部的怪誕經(jīng)驗,。它舉起輕柔的娛樂的小手,撩開了我們的面罩,。鳳姐,,你就是照妖鏡,照見了媒體和我們所有人的鬼臉,。
- 2010-02-25為何對征婚女鳳姐只有嘲笑沒有傾聽
- 2010-02-21網(wǎng)友給鳳姐整容的結果
- 2010-02-13炒作鳳姐的媒體小心變成神經(jīng)病
- 2010-02-10“鳳姐”,,你一定要驕傲地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