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東南,、渝東北“兩翼”地區(qū)農村將迎來1000名“老板村官”,。在昨日召開的重慶市民營經濟助推“兩翼”地區(qū)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工作推進會上,市委常委,、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翁杰明提出,,推薦1000名民營企業(yè)主到1000個村的村委會或支委會任職,幫助所在地農戶增收,。(2月23日《重慶晚報》)
重慶市推薦1000名民營企業(yè)主到1000個村的村委會或支委會任職的初衷當然不容懷疑,。“三農”問題的長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幫助農戶增收,確實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
不可否認,一些民營企業(yè)主是經濟能手的同時也是社會責任感強的好公民,。他們在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也盡己所能地在為社會默默地奉獻著。但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民營企業(yè)主為“三農”服務,,幫助農戶增收,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非得讓老板當“村官”,。
“老板村官”的設置有其法律上的障礙。是黨員的民營企業(yè)主到黨的基層支部委員會任職是可行的,,但民營企業(yè)主到村委會擔任職務就不合適了,。除非這個民營企業(yè)主恰好是這個村的村民,除非這個村的村民也能夠選舉其擔任“村官”,,否則就違反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老板是老板,“村官”是“村官”,,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到某個村子幫助村民擺脫貧困,是一些老板愿意做的事,。然而,,老板們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是把企業(yè)搞好,多安置崗位,,多繳稅,,要同時當好村支書或村主任,去過問村里的一些日?,嵤?,時間和精力上未必能顧不過來。
民營企業(yè)主幫助對口村致富一般有三個途徑,。一是直接出錢建設基礎設施,,二是將部分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轉移到村里,三是利用經驗幫對口村尋找商機,。這里面,,直接出錢扶貧是“授人以魚”,,吃完了也就吃完了,而把自身產業(yè)與相關村子對接,,“授人以漁”最終實現(xiàn)雙贏,,這才是幫扶的正解。
解決“三農”問題在于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和產業(yè)升級,,而不能將農戶增收的寶押在“老板村官”身上,。“老板村官”能夠帶領村民致富不假,,但我們的新農村建設不只是為了經濟上的富裕,。財富自然是好東西,“老板村官”也自然該得到應有的尊敬,。但在“老板村官”治下,,誰能保證村里一些政治的、社會的以及其他方面的事務不被財富所左右,?
- 2010-02-04以農民增收去撬動農村市場
- 2009-07-30國家增收,,就非要從攤販身上拔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