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6日電 臺灣聯合報25日刊發(fā)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趙春山的評論文章《兩岸牽手 先耐得住寂寞》,,該文指出,,對一年多來的兩岸關系發(fā)展,,我們沒有悲觀的理由,。兩岸目前之所以無法侈談統(tǒng)一,主要因為雙方存在嚴重的制度性差異,。因此,,雙方都應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存同化異”,,而不是“棄同持異”,。
文章摘錄如下: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日前撰文表示:兩岸發(fā)展關系應“先易后難、先經后政”,,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不適當地把難以解決的問題,拿到條件不成熟時機解決,。我佩服他敏銳的觀察力,,認為他已選擇了一個適當的時機,把當前錯綜復雜的兩岸關系,,做了客觀而理性的描述,。
兩岸分治經過一個甲子,一些原本屬于常態(tài)的現象,,現在竟然成了變態(tài),;而一些被認為不正常的事務,最后竟然也因大家習以為常,,變得理所當然起來,。例如,中國人處理復雜的問題,,一向講求循序漸進,,所謂事緩則圓畢竟有它的道理。現在兩岸都在強調互信,,互信不但要表達善意,,也必須具有誠意;不但要“聽其言”,更必須要“觀其行”,。最重要的是,,要體諒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
我們期望兩岸和平對話能為兩岸和平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局,,也期望條件成熟時,兩岸能夠透過和平談判,,達成雙方主張的和平協(xié)議;更希望借由和平協(xié)議,,最后能夠產生一個為兩岸人民共同接受的政治安排,。但是整個過程誠如章念馳所說,是個漫長的階段,;因為“撫平歷史傷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建立新的相互認同,,也不是立即奏效,。”
如果臺灣利用這個過程來創(chuàng)造所謂“和平分裂”的條件,,大陸當然不會接受,;然而,大陸如果借此過程強行推銷“一國兩制”,,臺灣人民也不會接受,。此外,大陸如果借兩岸和解對外施壓,,影響臺灣用以自我防衛(wèi)的對外軍購,,則臺灣面臨內外交逼的困境下,更不可能因背負簽訂城下之盟的惡名,,而與對岸進行和平對話,。
兩岸目前之所以無法侈談統(tǒng)一,主要因為雙方存在嚴重的制度性差異,。例如,,章所長在評論馬英九個人的角色時,顯然高估了他在臺灣擁有的政治權力,。
無論如何,,對一年多來的兩岸關系發(fā)展,我們沒有悲觀的理由,。我們從大陸3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看到了隨之而生的強烈自信,中國人似乎為此找到了失落已久了民族自尊,;大陸因自信而對臺灣展現的善意,,也緩和了臺灣人民在民進黨執(zhí)政時的“去中國化”政策而對大陸產生的敵意,。
我們希望,在和平發(fā)展的氣候下,,持續(xù)兩岸良性互動的關系,。馬英九當局執(zhí)政不到兩年,臺灣內部還有許多難題需要解決,;大陸雖已“和平崛起”,,但距離建立一個和諧社會,恐怕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因此,,雙方都應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存同化異”,,而不是“棄同持異”,。
- 2008-12-15牽手2009,買房還要等多久
- 2009-11-26探討兩岸心結——折磨人的政治符號
- 2009-11-24美國配合中國立場 兩岸強弱易勢
- 2009-11-19兩岸走自己的路 美國角色將快速淡出
- 2009-11-17兩岸下一甲子:出路要寬,,境界要高
- 2009-11-17兩岸智囊過招敏感議題可化異趨同
- 2009-11-16兩岸“同屬一中”立場相同 奠基政治互信
- 2009-11-13臺灣未來如何對待大陸學生影響兩岸發(fā)展
- 2009-11-12兩岸和平契機難得 馬英九應放膽政治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