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qū)原區(qū)委書記張治安案11月19日在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蕪湖市中院在未給出合理說明情況下,,變相不公開審理此案,,拒絕公眾旁聽和媒體采訪,。這一做法,使廣泛關注的“白宮書記”案陡增了幾分神秘,。(11月20日 新華網(wǎng))
眼下,,審理腐敗官員的新聞的確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一些精彩的反腐敗新聞稿件往往會被讀者,、觀眾打印,、復制、下載下來,,或收藏,、或傳閱、或轉(zhuǎn)載,,因此,,每到審理腐敗官員時,不僅本地媒體記者紛紛要求采訪,,就是一些與腐敗官員關聯(lián)度不大的媒體記者,,也積極地加入采訪大軍。于是,,如何防記者成為審理腐敗官員前的一個重要預案,,人數(shù)眾多、場地太小等理由成為限制媒體記者采訪的好借口,。
審腐敗官員為何怕公開,?是證據(jù)不充分,怕法官庭審時出丑,?還是怕腐敗官員在庭審現(xiàn)場亂說,,影響形象?我看都不是,,證據(jù)不充分是不會開庭的,,否則匆匆忙忙的審判只會給自己增添麻煩;腐敗官員亂說,,影響的是他自己的形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腐敗官員亂咬人,,到頭來受傷的還是他自己。
不愿意公開審腐敗官員,,說到底還是我們的各級領導以及相關部門不會,、不善于,、不愿意與新聞媒體打交道,一些地方?jīng)]有建立起正常的新聞發(fā)布制度或者是新聞發(fā)布制度不健全,,一旦發(fā)生事情,,不是主動與新聞媒體對接,而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甚至千方百計地設置障礙進行阻攔、封堵,,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只會越來越被動。
當今社會,,媒體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能不能勇于正面媒體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民主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各級政府自身建設的迫切需要,,各級領導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學會與媒體、媒體記者打交道,,特別是面對媒體質(zhì)疑和公眾監(jiān)督,,要有坦然的態(tài)度、正確的溝通,,使工作順利開展,,靠自己的努力來塑造積極正面的形象,將負面影響化解到最小程度,。
- 2009-11-20“白宮書記”案審理何必如此神秘
- 2009-07-27阜陽白宮案中買官者去路要公示
- 2009-11-20約翰尼·德普片酬5500萬 劉德華曾被媒體整
- 2009-07-22"白宮書記"的家族勢力到底有多龐大,?
- 2009-07-20“白宮書記”買官賣官為何能得逞
- 2009-07-08“白宮書記”父子輪流執(zhí)政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