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學費7萬元,、畢業(yè)入讀美國高校,、12人的超小班,,目標直指“培養(yǎng)未來的企業(yè)領袖和行業(yè)精英”。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開辦了這么一個特殊的班級——“少年MBA全球企業(yè)精英班”,,有人送了它一個別稱——“富二代”班。(2009年10月25日 華龍網-重慶晚報)
與普通班級相比,,少年MBA班的孩子們沒有一點特殊,。他們同樣住在四人一間的普通寢室,吃三菜一湯的普通飯菜,,課間操,、班會一樣不能無故缺席。但是,,“特殊”卻又事實存在著,。高額的學費,讓一般家庭望而卻步,;只有11名學生的課堂,,寬敞安靜,散發(fā)著不一般的貴族氣息,。更令學子們向往的是,,“少年MBA班”的課程設置別具一格。這里沒有高考的壓力,,語文,、數(shù)學和政治、歷史沒有什么區(qū)別,,只要會考能過關就行,。語文課學的是象形字,并要求熟讀和理解四書五經,,體育課學的是長拳,,勞動課學的是中國烹飪技術。此外,,還有教官對學生們的禮儀進行專門的指導,。輕松、自然,,趣味,、實用,難怪目標直指“培養(yǎng)未來的企業(yè)領袖和行業(yè)精英”,。
我一點不懷疑,,這樣的班不能夠培養(yǎng)出不一般的人才。然而,,這樣的學生生活不正是千萬學子的夢想嗎,?一根無形的高考指揮棒,,早就讓學子們失去了自我,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分數(shù)而學,。他們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一切夢想就指望著人生大考時的臨門一腳,。稍有閃失,,12年揮汗如雨的青春就會被一串數(shù)字模糊了方向。
美國《外交政策》編輯曾在其雜志博客上發(fā)表評論,,認為中國高考“可能是世界最難的學術測試”,。“少年MBA班”首批11名學生應該為自己慶幸,,父母都是成功人士,,不是煤礦老板,就是生意人,,不是食品企業(yè)老總,,就是房地產開發(fā)商,父母的財富讓自己享受到了不同尋常人家孩子的教育,,可以驕傲地對著高考說“拜拜”,這種灑脫的學生生涯,,有多少人做夢也夢不到,。
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有批評的聲音說:“學校越來越像個商場,,就是給那些不喜歡讀書的有錢娃娃一個花錢買文憑的地方,。”可是,,有多少人想過,,孩子們該讀什么書、怎么讀書,、為什么讀書,?我不相信“少年MBA班”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家長,眼光只是盯著一張說輕不輕,、說重不重的文憑,。10月25日的《長江日報》有報道說,海歸女兒招聘會上求職,,五旬父母相陪,,留學芬蘭花去40多萬,薪酬要求月入1500元即可,,這一幕就發(fā)生在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4日主辦“武漢名企進高?!笔讏稣衅笗?,也是今秋武漢首場大型人才招聘會上。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1500元月薪也是多數(shù)求職大學生的期望值,。這不能當飯吃的文憑,富豪們會放在眼里嗎,?
其實,,有關“少年MBA班”影響教育資源分配,導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爭議,,很現(xiàn)實但沒有太大意思。我覺得,,透過“少年MBA班”,,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怎樣讓這樣的“小班”大眾化,。說穿了,,就是該怎樣讓應試教育真正步入素質教育時代。高考“指揮棒”失去了作用,,求知求學的途徑廣了,,可能少了些高端精英人才,但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大眾精英人才會更多,。這也許就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少年MBA班”最起碼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我們的教育有能力有信心不經過高考,也能培養(yǎng)出“未來的企業(yè)領袖和行業(yè)精英”,。但是,,有理無錢莫進門。
- 2009-10-26這次批“富二代班” 該是批歪了
- 2009-10-26“富二代”最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 2009-10-26“富二代”班
- 2009-10-16富二代們除了飆車,,還能干點啥?
- 2009-09-14富二代的愛情更像是一場"金元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