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 應該先向布什致敬
www.fjnet.cn?2009-10-10 08:43? 楊曉宇?來源:紅網
我來說兩句
世界并未因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tǒng)多了些和平,,只是有些人多了些價值自慰,,就如肯尼亞在奧巴馬勝選之后全國放假一天以“慶祝奧巴馬以及我們國家歷史性成就”一樣。引以為同道的,,不見得是和平的力量,也許是關于和平一廂情愿的虛假想象,。比如奧巴馬的“無核世界的觀念”,,恐怕朝鮮與伊朗就不會認同,,美國白宮發(fā)言人曾說過:“我們要讓朝鮮明白:奧巴馬將在阻止朝核問題上表現出堅決的態(tài)度,,反對朝鮮核計劃”,但金正日早已表達他的不相信:只要美國不停止對朝鮮的威脅政策,,朝鮮就必須發(fā)展核武器,。
諾貝爾獎走不出的歐美麥田怪圈,,并不能讓全人類相信康德所言的永久和平的存在,。去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芬蘭前總統(tǒng)馬爾蒂·阿赫蒂薩里,,俄羅斯國家杜馬外事委員會副主席斯盧茨基斯就說,,阿赫蒂薩里計劃是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基礎,,由此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打破了“和平秩序”,。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大概也是歐美麥田里的“西方邏輯”,。
至于本屆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赫塔·米勒,,目前在大陸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被翻譯成中文,,在臺灣也只有1999年出版的《風中綠李》,。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恩格倫德說,,米勒獲獎的原因主要是她以特別犀利的語言描述了在獨裁統(tǒng)治時期的生活,,故事非常沉重,,同時他也表示,,評審小組在評選得主時過于“以歐洲為中心”?!翱缥幕钡谋尘爸赶蚺c視野過于狹窄的審美情趣,顯然是一對矛盾體,,尤使諾貝爾文學獎在令人“非常意外”的戲劇性上,,有著沉重失落的悲劇性,這顯然不是文化的跨界,,而是文明后現代的閉鎖,。
當諾貝爾獎真成歐美麥田里的怪圈,,人們將不能不帶有對現代文明的迷惘,。
相關新聞
- 2009-09-13奧巴馬自己刮自己嘴巴
- 2009-04-17奧巴馬顯示“巧”實力
- 2009-01-23希拉里的外交“處女作”
- 2008-11-28希拉里任國務卿會如何對待中國,?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