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茉楠(微博)
表面上看,,“個人直投”試點是為民間資本松綁,,拓寬民營資本投資渠道。進一步來看,,國家是要在更深層次上尋求如何在 “藏匯于民”上破題,,即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真正提高儲備資產二次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對外金融領域發(fā)生了重大的角色轉變,,主要身份也相應地從籌資者轉化為了投資者,。當前,我國3.2萬億美元外儲已經占到全球外匯儲備9.4萬億美元的三成多,,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儲的3倍,。外儲已經成為我國國民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對中國參與全球化的方式和利益分配過程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我國是“官方儲備國”,,即對外投資是以儲備資產或官方貸款為主要形式,。而從國際上橫向比較來看,美國官方的外匯儲備雖然只有我國的1/5,,但其民間所持有的外匯價值達9萬億美元之巨,;日本的官方外匯儲備為1萬多億美元,但民間持有的外匯也高達3萬多億美元,。
一般而言,,衡量外匯儲備資產對一國的福利效應,不僅要看外匯資產本身的外幣資產收益率,,還要考慮外匯資產的機會成本,,即留在國內的資產收益。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2004~2009年間,,中國對外資產中儲備資產平均占比為66.73%,比美國高出63.56個百分點,;對外負債中,,FDI(對外直接投資)占比高達59.96%,高出美國55.21個百分點,。這種不對稱結構的直接結果就是投資收益的重大差異,。據統(tǒng)計,1990~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資收益凈額多數年份為逆差,,投資收益累積逆差額達605.53億美元,,這與同期中國上萬億美元的對外金融資產凈額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從這個層面上講,,同樣是出口和順差大國的日本,,其經驗值得借鑒。隨著日元升值和產業(yè)轉移的推進,,2005年日本提出由“貿易立國”戰(zhàn)略向“投資立國”戰(zhàn)略轉變,,以提高對外資產收益率為中心,,改善國際投資的結構和質量,提出到2030年力圖把所得收支盈余對GDP的比率提高一倍,。近5年日本每年海外證券利息收入在500億美元以上,,日本企業(yè)的資本利得及海外進賬也極其巨大,所得收支盈余已經成為日本重要的外匯儲備來源,。
- 2012-03-19外匯占款正回購利率雙降 下調存準率仍待時機
- 2012-03-172月外匯占款新增251.15億 環(huán)比大幅回落
- 2012-03-09外匯占款倍增 央行亟需重啟央票對沖
- 2012-03-05中投獲得外匯局300億美元注資 重點投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