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如何破解“被調研”
zs-bk.com?2011-12-19 18:21? ?來源:《學習時報》 我來說兩句
近一段時間來,社會上熱議的一個話題,,就是領導干部“被調研”現(xiàn)象,,主要是指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時,受“規(guī)定路線”,、“標準答案”和“示范樣板”的影響,,使調研成了“論證會”、“報喜會”和“盆景展”,,甚至在個別地方發(fā)展成了“形式主義”和“騷民擾民”,,很難了解到基層和工作的真實情況,甚至不講真話實話,,為領導干部的科學決策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 其實這種“被調研”并非新近才有,就連毛澤東那樣一生重視調查研究的大政治家也遭遇過“被調研”的現(xiàn)象,。我們這里先列舉兩例: 第一例,,1958年 8月和 11月,在“大躍進”運動深入推進期間,,毛澤東兩次出京調研,,先后到河北、河南,、山東和湖北等省市視察,。在各省市主要領導工作匯報中,在提及糧食畝產(chǎn)超萬斤的匯報時,,毛澤東都表示出了極大的懷疑,,認為不可能,多次說:“這不是放衛(wèi)星,,這是放大炮”,,“不要相信這些騙人的數(shù)字”,還在一些會議上指責干部中間的撒謊行為,主張將有關糧食統(tǒng)計數(shù)字折扣之后再予以公布,??梢姡谶@一期間調研中,,毛澤東并非完全相信那些離奇的糧食產(chǎn)量,,意識到自己“被調研”,但又出于保護干部群眾“大躍進”熱情的考慮,,沒有及時加以批判和制止,,最后導致了非常嚴重的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chǎn)風”,。 第二例,,1961年國民經(jīng)濟出現(xiàn)嚴重困難,對此毛澤東多次指出:“最近幾年吃情況不明的虧很大,,付出的代價很大”,,“水是渾的,有魚無魚不知道,。要把浮夸,、官僚主義、不摸底,,徹底克服掉”,。在這段時間里,毛澤東檢討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官做大了,,調查做少了,,不摸底等問題。正是基于這一原因,,毛澤東提出“希望 1961年成為調查研究年,,大興調查研究,?!痹诿珴蓶|的號召下,全國各級領導干部紛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但由于客觀原因,,盡管毛澤東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開展“蹲點”調研,自己開展的卻都是坐著火車 “走馬觀花”式的調研,,他自己也承認:“我是在中央會議上作過保證的,,我說,我一定得下去蹲點,,但是到今天我還沒有實行,。”這種客觀上“被調研”的事實,,使毛澤東本人沒能傾聽到普通老百姓發(fā)自肺腑的傾訴和企盼,。 從毛澤東一生調查研究的實踐,、特別是晚年遭遇“被調研”給黨和國家事業(yè)帶來巨大損失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領導干部如何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真實情況是一個歷史性的課題,,是需要不斷地探索、總結與研究來深入推進的,。毛澤東調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可以給我們許多理論上的指導,更可以以他的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給我們有針對性的現(xiàn)代啟迪,。 帶著問題而非“求證”式開展調查研究 毛澤東強調要帶著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對帶著框框下去搞“求證”式的調研,。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成功開展了尋烏、興國,、長岡鄉(xiāng),、才溪鄉(xiāng)等一系列關于中國農(nóng)村的調研,成為全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表率,。他還發(fā)動并組織了1941年全黨的調查研究運動,,為延安整風的順利進行、為全黨從根本認識教條主義的危害,,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奠定了基礎,。1956年,他又通過調查研究,,對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初步探索,,發(fā)表了《論十大關系》這樣的重要講話。然而,,自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毛澤東雖然也作了一些調查研究,但有的調查是先有答案,,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論證答案的正確,。1958年夏他對河北、河南,、山東三省農(nóng)村的調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為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在農(nóng)村建立公社的設想,,而在這次調查中,,看到的似乎都是一片“大躍進”的熱鬧場面,聽到的都是小社合并成大社有諸多優(yōu)越性的匯報,于是相信他此前在農(nóng)村辦公社的設想是正確的,,隨后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作出了在全國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使人民公社化運動迅速在全國展開。 因此可見,,在調查研究中,,切忌先預設結論和明確的目的,如果將調查過程淪落為按圖索驥,、按需求證,、“合則取,不合則棄”,,成為使客觀現(xiàn)實適應主觀要求的過程,,這就從根本上違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犯了主觀主義的嚴重錯誤,。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和觀察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杜絕先入為主的現(xiàn)象,真正做到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主觀感情,、愿望和意志出發(fā),堅持“一切結論產(chǎn)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