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實:國學有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學科,,我覺得關鍵在于對國學的認識,。我個人感覺,,現(xiàn)在對國學的意義認識得還不夠,。什么是國學?我個人認為,,國學就是所有發(fā)端于中國的學問,。上世紀二十年代廈大國學院成立時,,其學科設置就不僅包括文,、史、哲,、語言,、考古,還包括了醫(yī)藥,、天算,、地學、美術,、法政,、教育、神教,、經(jīng)濟和閩南文化,,而聚集在廈大國學院的學者的研究則涉及到經(jīng)學、史學,、語言文學,、哲學、中西交通史,、人類學,、考古學以及編輯學,這是通常的文,、史,、哲學科所不能囊括的。西方人最崇拜的中國古文化之一是中國的《易經(jīng)》,。這里面有很多哲理,,說它是一部迄今為止水平最高、內涵最豐富的哲學著作絲毫不為過,。很多西方人從《易經(jīng)》里面尋找人生觀,、價值觀,去探求他所遇到的要面臨的種種關系,,從中尋找答案,。怎么能夠把我們所說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中華文明繼承并發(fā)揚光大,?怎樣讓它在現(xiàn)在能夠更好地造福人類,?我個人覺得,,直到今天我們對國學的意義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個人非常贊同加強對國學的研究,。
至于國學該不該成為一個學科,在我看來也是不成問題的,。我們中國人不知道是受到什么影響,,對這類學科問題好像是特別地看重。所以前面兩位校長也舉了一個特別貼切的比喻,,將之比作一個人有沒有戶口,。中國人對戶口是特別重視的,戶口是個要命的東西,。一個人沒有戶口,,什么也干不成。我們現(xiàn)在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要有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要弘揚我們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是經(jīng)過我們全國人民,、經(jīng)過全黨討論以后定下來的,。因此,我覺得可以把國學設為學科,,能夠讓關于它的學習,、研究、傳播,,包括讓它的應用,,都能夠更加地系統(tǒng)化。國家應該給它一個更好的平臺,,去幫助它發(fā)展,。
在國內高校中,廈門大學應當說是比較早地注重國學研究的一所大學,。在1926年,,廈門大學就專門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是繼北大國學門和清華國學研究院之后,,大概是國內最早設立的專門的國學研究機構,。所以當時有一批非常著名的學者,像魯迅,、林語堂,、沈兼士、顧頡剛、史祿國等等,,都在這里做過研究,。講起這一研究院的成立也非常有名氣,它是當時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林文慶教授極力倡導的,。林文慶教授出生于當時的馬來西亞,,對中文幾乎不會說,只識簡單的字,,接受的完全是西方教育,。當他到廈門當了廈大的校長以后,意識到怎么能夠讓廈大的學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與傳統(tǒng),,就極力提倡設立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廈大國學研究院成立時間不長,但卻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所以,我們廈大又重新把國學研究院給恢復起來,。我們也是希望像廈門大學這樣的學校,,應當在弘揚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傳統(tǒng)文化方面做出一份新的貢獻,。因此,,對于國學應不應該作為學科這一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主持人:好的,,謝謝朱校長。
(錄音整理:顧家寧 斯云龍 魏忠強 金大偉)
- 2009-12-28學者稱確認曹操墓證據(jù)不足 國學研究不能炒作
- 2009-12-24國學院已歸來,,國學該如何歸來?
- 2009-12-18國學,越來越熱的風潮,?
- 2009-12-07關于倡導國學幾個問題的質疑
- 2009-12-04振興國學廈門該怎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