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調離新疆后,,王震的視線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新疆,。他先后15次回到新疆視察工作,新疆的各族干部群眾,,也經常到北京他的家里做客,,與他談新疆的發(fā)展變化。新疆在北京舉辦活動,,他不管多忙也要擠出時間參加,。他還常常親自動筆,給中央寫報告對新疆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出各種建議,。1981年,,他到新疆推廣地膜栽培技術,以老軍墾的名義與位于準噶爾盆地的新湖農場領導簽訂了新的植棉合同,,鼓勵職工生產,,使兵團的棉花生產登上了新的臺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由于境內外別有用心的人的挑撥,,加上工作上的一些失誤,新疆的民族關系一時出現緊張,。1980年10月到1981年8月,,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王震四次抱病入疆,,在解決新疆民族矛盾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王震說,,“我是自己跳出來管這件事的,。”
1980年10月,,他在巴音郭楞自治州干部大會上說:“我們要同各族人民講友愛,,講團結。漢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講文化,,并不比其他民族高。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漢族是一個主體民族,,九億多人,,少數民族稱我們老大哥,我們作個揖‘阿彌陀佛’謝謝你,,我們不當老大哥,,是兄弟民族?!?/p>
1991年,,83歲身患癌癥的王震最后一次回到新疆,最后一次走進塔里木,。他動情地說:“我在1980年曾經說過,,現在我重申,如果去見馬克思,,我已委托戰(zhàn)友和親屬將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遠和各族人民守衛(wèi)社會主義祖國的西北邊陲?!?/p>
在即將離開時,,他特意穿上了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服裝,戴上維吾爾族的花帽,,像一位慈祥的維族老人,,與送行的同志一一道別。臨別時在機艙門口,,他慢慢地彎下腰來深深地鞠了一躬,。
跟隨《王震》攝制組幾乎走遍了王震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采訪了二百多位相關人物的撰稿人周志興感慨地說:“紀錄片沒有訪問高官,,采訪對象都是普通百姓,。歷史是公正的。只要為老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就會記住你,。王震1953年就調離了新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在新疆人民的心中仍然有著極高的地位,,這就說明了一切?!?/p>
1993年4月4日,,王震實現了把骨灰撒在天山南北的愿望,踐行了與他的戰(zhàn)友和各族人民永遠相伴的諾言,。(記者 楊琳)
- 2009-05-15王震視察廈門鐵路地區(qū)
- 2009-05-13憶王震將軍在搶建鷹廈鐵路中的二三事
- 2009-05-13王震率十萬大軍搶建鷹廈鐵路
- 2009-05-13我修鷹廈鐵路時看見了王震將軍
- 2008-04-17王震將軍在河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