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在沒有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xié)議中閉幕。在人類面對氣候災難面前,,聚焦低碳經濟的哥本哈根會議使我們聯(lián)想到圣經《創(chuàng)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由于偷吃禁果,,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此后,,揭開了人類互相殘殺的序幕,。上帝看到人類的種種罪惡,憤怒萬分,決定用洪水毀滅這個已經敗壞的世界,,只給有愛心的義人諾亞留下有限的生靈,。上帝要求諾亞用哥斐木建造方舟。諾亞在獨立無援的情況下,,花了整整120年時間終于造成了一只龐大的方舟,,并聽從上帝的話,帶著全家八口人和各種飛禽走獸進入方舟,。7天后,,洪水自天而降,一連肆虐了40個晝夜,。除諾亞一家人以外,,亞當和夏娃的其他后代都被洪水吞沒了。無論這個傳說是否真實,,但諾亞方舟的故事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災難來自人類的貪欲,,所以,上帝選擇了沒有貪心的諾亞建造方舟來保存人類文明的物種,。
那么,,低碳經濟能否成為人類逃避氣候災難的諾亞方舟呢?從哥本哈根大會所設計的低碳經濟看,,要使低碳經濟成為人類避難的諾亞方舟仍有許多問題要解決,。
首先,諾亞方舟是一個道德之舟,,而低碳經濟方舟是技術之舟,。上帝之所以選擇諾亞建造拯救人類物種的方舟,是因為諾亞是一個有德,、有義,、不貪之人。對于上帝而言,,建造方舟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道德。諾亞是在上帝告知的技術下建成了方舟,。從這個意義上講,,諾亞方舟是一個道德之舟。而目前告知我們氣候災難的不是上帝,,是科學家,。科學家從技術的角度向當代人類提出了氣候災難警告,,然后依據技術的要求設計出了低碳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講,,低碳經濟是一個技術方舟。這正是與諾亞方舟不同的地方,。在低碳經濟的解決方案中,并沒有直接觸動工業(yè)化造成人類貪欲的消費模式,。在現代工業(yè)文明與工業(yè)經濟體系中,,人類對物質的過度貪欲主要表現在高能耗、過度物質化,、病態(tài)化的消費模式上,。
基于生產端的碳減排方案,包含了這樣一個邏輯:氣候變暖來自碳排放,,而碳排放來自高能耗與高污染的工業(yè)生產,,如何在生產領域限制與降低碳排放就成為低碳經濟的解決方案。從理論上看,,這個邏輯沒有問題,。但是將這個方案落實到現實中,則會發(fā)現,,要從生產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控制目標,,不是在發(fā)達國家,而是在那些正走向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中國家,。由于在發(fā)達國家的生產端,,一方面屬于高排放的產業(yè)已經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另一方面留在本國的產業(yè)多屬于有較高節(jié)能減排技術含量的產業(yè),。從技術層面看,,發(fā)達國家減排的空間確實很有限。所以,,由此得出的一個結論是,,造成目前人類文明災難的主要矛盾不在發(fā)達國家,而是在發(fā)展中國家,。這也正是中國成為哥本哈根會議責難的對象的原因所在,。
- 2009-12-24中國出版業(yè),向低碳經濟邁進
- 2009-12-22發(fā)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舉措
- 2009-12-22低碳經濟的三個悖論與局限性
- 2009-12-22遲福林:認識低碳經濟需要注意三個要點
- 2009-12-04“低碳經濟”給誰套上緊箍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