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策過程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nèi)在統(tǒng)一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人民群眾之間構(gòu)建通暢的渠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認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所謂抓住了“人本身”這個根本,,就是要從現(xiàn)實的人的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使馬克思主義真正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更好地滿足大眾的需要,。毛澤東同志也說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jié)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盵5]能否在人民群眾利益需要滿足的過程中產(chǎn)生效應,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xiàn)與否的重要指標,。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般機制,,“實際上是指理論體系(或價值觀)如何吸引和說服社會大眾的內(nèi)在方式,它由兩方面的要素所構(gòu)成:一是理論體系本身的內(nèi)涵魅力,,二是這種理論體系內(nèi)涵與社會大眾需求的對位或契合狀況,。”[6]也就是說,,人民群眾對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通常不是由單向理論灌輸所產(chǎn)生的直接反應,而是表現(xiàn)為以理論體系為基礎的各項政策,在增進了人民群眾經(jīng)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實際狀況下發(fā)生的。換言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做好宣傳普及工作,,但是要更好地征服群眾,更為重要的方式還是要最大程度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正如毛澤東同志強調(diào)的,,“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盵7]
在政策科學的理論中,人們把政策過程主要理解為社會問題,、議程設定,、政策制定、政策執(zhí)行,、政策評估,、政策終結(jié)等不同階段,以及由這些階段的連續(xù)運動所形成政策周期,。而基于利益視角的政策過程分析,,則認為政策是“以政府為核心的政策群體依據(jù)特定時期的目標,通過對社會中多元利益主體的各種利益矛盾進行協(xié)調(diào),、對利益訴求進行選擇與整合,,在追求有效增進與公平分配社會利益,實現(xiàn)利益平衡與和諧的過程中所制定的行為準則,?!盵8]顯然,利益關注成為具體政策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間的契合點,。
實際上,,黨的領導集體制定政策的過程,就是學習,、研究,、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聯(lián)系的過程,同時也是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提高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的過程,。由于黨制定政策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作為指導來分析問題,,也要考慮到政策實施中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接受程度和他們的直接反應,,隨時注意政策執(zhí)行中出現(xiàn)的偏差和政策本身存在的問題,,因此,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了政策過程,,從而鍛煉了自己的思想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理論認識水平。
- 2009-10-21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探索
- 2009-10-15抓好理論進基層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 2009-10-15創(chuàng)建理論進基層十載體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 2007-12-31十七大解讀: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