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民間環(huán)保維權(quán)里程碑的廈門PX事件,,被媒體屢屢用以與番禺垃圾焚燒廠事件作比較,。在媒體眼中,廈門市民在公眾參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科學理性以及適度的妥協(xié),,正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精神氣質(zhì),。
在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郭巍青教授的眼里,無論是廈門PX事件,,還是番禺居民反對垃圾焚燒站現(xiàn)址的行為,,抑或李德濤對政府部門財政預算公開的申請,揭示的都是一個規(guī)律:這是一個社會在事關公眾事務的決策上日趨文明的標志,,也是公民社會逐步形成良性互動的開始,。同時,在這個博弈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公眾和政府之間形成對話機制,,番禺居民之間,、不同小區(qū)之間,也在形成一種民間意見機制的良性互動,,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社會邁向民主社會的一種可貴操練。
首嘗“螃蟹”式的預算公開
這是中國政治民主改革的必經(jīng)之路,,堪稱中國最具深遠意義的公共事件之一
在廣州十月的輿論風暴中,,由公民李德濤引發(fā)的廣州市財政局在網(wǎng)上公布114個部門預算一事,堪稱最具深遠意義的公共事件之一,。廣州,,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再次首嘗“螃蟹”,。
近年來,,李德濤向財政部等十多個部委及十幾個城市政府發(fā)出了財政預算信息公開的申請。今年10月,,李德濤又像往常一樣,,在同一天向廣州和上海兩個城市分別遞交了財政預算公開申請。8天后,,廣州接受申請公開了預算,,而上海則以預算信息屬于“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
一直以來,,部門預算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公眾即使想挑其“刺”也難知其情,。廣州市的政府財政預算上網(wǎng)當日,,廣州財政網(wǎng)就被4萬多次的點擊“擊癱”,因為平常這個網(wǎng)一個月的點擊量也不過3萬次,。果不其然,,預算公布第二天,就由《羊城晚報》率先引爆了“9間機關幼兒園財政年補6000萬”之事,。隨后,,中央和各地媒體紛紛跟進,民眾也在各種意見渠道里大肆褒貶,。
顯然,,紛至沓來的質(zhì)疑都是預算公開帶來的。如果廣州的預算不公開,,公眾無從知曉具體的財政流向和政府怎么花錢,,也就無法質(zhì)疑了———知情是判斷的基礎。
在多年的制度慣性下,,廣州的決策者們不會不知道這些“潛在的風險”,,但仍然選擇公開政府財政預算,顯示的是一種坦蕩與魄力,。廣州財政局局長張杰明說:“我們會堅持下去……不光是給審計局看或者給人大常委會看,,還要給廣大人民群眾看!”
- 2009-10-29民主政治的生動課堂
- 2009-09-15中共提速黨內(nèi)民主 探索“中國式民主政治道路”
- 2009-09-03新中國60年民主政治建設足音鏗鏘
- 2008-03-08人民時評:民主政治的生動詮釋
- 2008-03-19中青報:民主政治應是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