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諾貝爾 說它“搞笑”也無妨
國內(nèi)媒體通常把“Ig諾貝爾獎”譯成“搞笑諾貝爾獎”,。這種翻譯可能會讓人誤以為評獎者在諷刺獲獎者,。其實,,“Ig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大多是在嚴肅的科學雜志上正式發(fā)表論文的研究者,。他們的研究成果聽上去很有喜感,,但其研究方法和一般的科學論文并無二致,,研究成果也常常具有重要價值,。
“Ig諾貝爾獎”是由雙月刊《不可思議的研究實錄》(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評選的,。該獎設(shè)立于1991年,,在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公布的前夕頒發(fā),。獲獎者大多是進行了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研究的科學家和學者。既然“Ig諾貝爾”旨在幽默,,把它翻成“搞笑諾貝爾獎”倒也無妨,。這次獲獎的中國科學家張禮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時候,也把這個獎稱為“搞笑諾貝爾獎”,。
事實上,,每年都會有很多科研人員向“Ig諾貝爾獎”推薦自己的研究。不過,,最終獎項大多還是發(fā)給了評獎委員會自主發(fā)現(xiàn)的研究,。因為事先沒有提名,所以很多獲獎者都會感到意外,。張禮標說,,他們的論文首先發(fā)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志上。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禮標的碩士研究生譚敏,,他本人則是通訊作者,。Ig諾貝爾獎評委會也正是通過這本雜志看到了這一研究。
張禮標說:“此前我們的英國合作伙伴瓊斯(Gareth Jones)就說,,有可能獲得搞笑諾貝爾獎,。之后我們一直在期待,獎項宣布后,,看到獲獎名單才證實了此消息,。”后來瓊斯去領(lǐng)了獎,張禮標說“非常感謝他”,。不過,,張禮標和參與該項目的其他中國研究者并未前去領(lǐng)獎,因為路費需要自付,。獲獎證書則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郵寄給他們,。
- 2010-10-13從孩子的想象力說到諾貝爾獎
- 2010-10-12百位院士下月聚首福州 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2010-10-09諾貝爾獎把日本變成了中國的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