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陳霈然來自“黃梅之鄉(xiāng)”安徽安慶,,嚴鳳英等黃梅戲大師皆出自那里,。和前輩們一生專注于傳統(tǒng)戲曲舞臺不同,陳霈然除了在劇場演出,,還把“舞臺”搬到了網(wǎng)上,,在多個直播平臺做起了網(wǎng)絡直播,利用新媒體傳播戲曲文化。
近幾年,越來越多像陳霈然一樣的戲曲人從線下來到線上——越劇徐派傳人黃燕舞,、廣東西秦戲劇團團長呂維平、河北梆子梅花獎得主吳桂云等戲曲名家紛紛進入網(wǎng)絡秀場并圈粉無數(shù),。
戲曲名家變身網(wǎng)絡主播,,趣談梨園臺前幕后,彈幕刷屏隨時飽覽鮮活觀戲體驗,;素妝才罷,聲韻裊裊,,當紅花旦親自演示拍彩,、勒頭的秘密……古老的中國戲曲,如今正興起擁抱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熱潮,。
不久前,,由中央網(wǎng)信辦移動網(wǎng)絡管理局指導,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支持,,光明網(wǎng)主辦,、思享無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為人民抒情 追夢新舞臺——2019戲曲傳承與全媒體傳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行業(yè)主管部門負責人,、戲曲界知名演員,、編劇、評論員,,高校學者,,直播平臺代表等嘉賓,共同就如何結合全媒體傳播手段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戲曲文化展開對話,。
傳統(tǒng)戲曲人要繃起傳播這根“弦”
“20世紀80年代,,每次我們演出前,就在報紙上登個‘豆腐塊’大小的文章,,告訴觀眾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戲要演,。”這是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曹穎印象中的戲曲傳播,。
進入新世紀后,,媒體環(huán)境發(fā)生很大改變,但傳統(tǒng)戲曲人似乎對傳播的認識仍然止步不前,。
2011年4月,,北方昆曲劇院出品的昆曲《紅樓夢》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曾主動提出,,可為演出進行現(xiàn)場直播,?!拔覀冊谠簞諘嫌懻摪胩欤詈筮€是婉拒了,。我們當時想,,要是進行直播了,誰還到劇院看我們的戲啊,?!弊剷希勂疬@段往事,,曹穎有些遺憾,,“錯過了一次利用大眾傳媒宣傳推廣昆曲的機會”。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副團長李銘也有類似的感受,?!拔覀兊囊恍├纤囆g家,在思想觀念上還不夠開放,,總覺得自己吃苦受罪學到的 ‘絕活’不能輕易地露出去,。”李銘說,,“其實,,包括我們院團領導在內,過去的關注點也多放在創(chuàng)作上,,對傳播的投入非常不夠,。”
李銘表示,,前段時間宣傳部門希望他們在“學習強國”平臺上推送一些戲曲的素材,,如演出片段、排練花絮,,“演出片段是有的,,可排練花絮卻很難搜集,因為我們平時排練時,,壓根兒就沒想過留素材,,也沒想過宣傳報道會需要這些東西”。
事實表明,,在全媒體時代,,于戲曲傳承而言,傳播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媒體的傳播不僅不會對劇場觀眾造成分流,,反而還會給劇場引流。比如,,2016年的一次演出中,,知名昆曲演員魏春榮和王振義,,采用了粉絲眾籌的方式,通過社群,、社交媒體,、眾籌網(wǎng)站等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式推進,上線7天便成功籌得10萬元,,完成了對昆曲“粉絲”的精準傳播,。
新媒體讓戲曲娛樂性更強
在戲曲輝煌的年代,看戲是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在給民眾持續(xù)帶來歡樂的過程中,,戲曲也實現(xiàn)了自身的大眾化。參加座談會的中國藝術研究院京劇研究中心主任秦華生認為,,近幾十年來,,戲曲之所以逐漸萎縮,雖然跟文化娛樂方式的多樣化有關,,但就戲曲自身而言,娛樂性減弱,,跟觀眾的互動也越來越少,,導致了戲曲越來越曲高和寡,脫離民眾,?!坝^眾花錢買票進戲園子,首先是找樂子的,,而不是花錢去接受說教的,。”
新媒體為豐富戲曲的娛樂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徑,。比如,越來越多戲曲人開始在網(wǎng)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傳統(tǒng)戲曲,。像酷狗直播平臺的主播莊妃,本是粵劇演員出身,,擅長粵劇,、京劇、川劇等傳統(tǒng)藝術,,擁有超過20年的舞臺表演經(jīng)驗,。入駐酷狗直播后,莊妃將網(wǎng)絡直播特效與戲曲結合在一起改編蓮花手舞,,并在戲曲表演中穿插粵語說唱,,讓傳統(tǒng)戲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現(xiàn),,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和追捧。
戲曲也開始跨界進入網(wǎng)游,、手游,,把戲曲的娛樂性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比如,,武俠手游《楚留香》攜手浙江昆劇團,,將昆曲戲服“穿”到了游戲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調溫婉柔美,發(fā)飾點翠精美動人,,上身后應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調清雅宜人,剪裁瀟灑飄逸,,體現(xiàn)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氣質;而少男少女款,,則運用了武生武旦的服飾元素,,勾勒出英氣靈動的爛漫孩童形象。除了服裝,,昆曲風格的宅邸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戲中,,很多從未接觸過昆曲的青少年,卻通過游戲認識了“木蘭花·桌”“木蘭花·椅”與木質雕花屏風“鎖南枝·雜”,。
又如網(wǎng)絡游戲《天涯明月刀》,,特地為玩家開發(fā)了一個與京劇相關的版本“曲云芳華”,讓玩家可以化身為戲曲演員,,穿上虛擬服裝登臺演唱,。還有戲曲漫畫《說段京劇你聽嗎》《舌尖上的戲曲》等,創(chuàng)造了包含戲曲元素的各類皮膚,、表情包,,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受到青少年的熱烈追捧,。
警惕碎片化,、膚淺化、過度商業(yè)化
硬幣有兩面,,事物也有雙面性,。新媒體在為傳統(tǒng)戲曲帶來關注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
目前快手上的短視頻一般1到4分鐘,,而抖音上的短視頻一般10幾秒鐘。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謝柏梁指出,,利用這些短視頻,,戲曲中的一個片段,、一個跟頭、一個表情,,都能在網(wǎng)上獲得廣泛的傳播,,但相較于動輒一兩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的一部戲而言,短視頻呈現(xiàn)的內容只不過是皮毛,,觀眾很難通過幾個片段獲得對一部戲的完整認知,。“在這種碎片化的傳播時代,,如何讓觀眾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們的戲曲文化,,如何實現(xiàn)戲曲的系統(tǒng)化傳承是需要思考的新問題?!?/p>
在謝柏梁看來,,過度商業(yè)化是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目前,,傳統(tǒng)戲曲借助新媒體,,獲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但不管是戲曲類App,,還是戲曲類公眾號,,或者是與網(wǎng)絡游戲的結合,相關的傳播活動,,都需要人力、物力投入,,只有獲得相應的商業(yè)回報,,相關的傳播才能持續(xù)下去。實踐中,,不少傳播活動已經(jīng)開始獲得商業(yè)回報,,但當商業(yè)回報越來越大,“如何平衡商業(yè)利益與戲曲傳播的文化性,、公益性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很難拿捏的問題,,無論如何都不能過度商業(yè)化”。
此外,,謝柏梁指出,,在全媒體時代,戲曲傳播要做好對外翻譯工作,?!澳壳暗膽蚯g基本是粗放式的,只是翻譯出來,,人家是不是聽得懂,,完全不知道,。”謝柏梁建議戲曲在對外傳播中,,應向武俠小說學習,,把戲曲中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用通俗的形式表達出來,“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