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承載著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本報發(fā)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2002年為《福州古厝》一書所寫的序言,。這篇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文章,,生動闡述了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的重要性,,鮮明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刻論斷,,對于我們今天做好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氨Wo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傳統(tǒng)街區(qū),,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這些重要論述,,深刻詮釋了共產黨人熱愛文化、珍惜文化的深厚情懷,,對于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對于我們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好傳承文明,、增強文明自信,,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問題,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到陜西省西安市調研時,,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奮進新時代,、筑夢新征程,,書寫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新篇章,讓寶貴文化遺產綻放新的光彩,、更好滋養(yǎng)人的心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 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歷史自覺。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遺產大國和現(xiàn)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但也應當看到,,一些地方在古建筑,、傳統(tǒng)街區(qū)、文物,、名城,、自然遺產保護的具體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全社會都要深刻認識到,保護好文化和自然遺產,就是守護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進而不斷增強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自覺性,,不斷培厚敬惜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就要充分發(fā)掘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當代價值,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歷久彌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對于文化和自然遺產而言,,保護是前提,,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激活文化遺產的生命力,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才能為人們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發(fā)展繁榮中華文化,。與時俱進做好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讓寶貴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我們就能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深沉的文化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