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京劇院創(chuàng)作精品實踐 《半條棉被》飽含魚水深情
2019-03-19 16: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半條棉被》飽含魚水深情 ——聽袁慧琴委員講述國家京劇院扎根人民創(chuàng)作精品實踐 本報記者 熊 麗 “2018年1月份,,我被任命為國家京劇院副院長,3月份開始帶領青年團隊創(chuàng)作現(xiàn)代京劇《紅軍故事》,,并有幸演出了其中一折——《半條棉被》,。”在全國政協(xié)民建界別分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建中央常委、國家京劇院副院長袁慧琴講述了去年履職過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半條被子”的故事是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談到的,。習近平總書記說,“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 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紅軍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老人。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1934年,,故事的挖掘者是“重走長征路第一人”、經濟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1984年11月7日,,羅開富在出發(fā)22天后來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聽徐解秀老人講述了這個故事,。當晚,,他含淚寫下《三位紅軍姑娘在哪里》的報道,,隨后刊發(fā)在《經濟日報》上。 “我當時一看到這個劇本,,就被深深感動了,。”作為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扮演者,,袁慧琴委員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深情地說,,這半條被子寄托著老人半個世紀的思念,反映了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情深,。老人在50年的時間里,,一直在期盼與被子主人的重逢,期待著與親人的團圓,。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文藝創(chuàng)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這也是袁慧琴委員在工作中始終努力的目標。 “近年來,,國家京劇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積極推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袁慧琴委員告訴記者,,現(xiàn)代京劇《紅軍故事》由《半截皮帶》《半條棉被》《軍需處長》3個紅軍長征路上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組成,,展現(xiàn)了紅軍歷盡千難萬險,堅守革命信仰,,為革命勝利,、為人民解放奉獻一切的崇高精神,,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魚水深情,。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創(chuàng)人員以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對劇目進行加工打磨,,以傳世之心力爭將京劇《紅軍故事》打造成體現(xiàn)民族氣節(jié),、展現(xiàn)時代精神的傳世之作。 “京劇發(fā)展200多年來,,為什么始終活躍在藝術舞臺上,?就是因為每個時期都有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大量立意高遠,、適合當下觀眾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袁慧琴委員說,,未來,,國家京劇院將繼續(x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yōu)秀作品,,培養(yǎng)“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優(yōu)秀藝術人才不斷努力,。 熊 麗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