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qū)一處古塔有望獲得文物認定
2019-03-11 10:04:1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海淀區(qū)一處古塔有望獲得文物認定 民間學者五次踏勘為其尋求官方認定 并在地宮內(nèi)發(fā)現(xiàn)缺失的塔剎石構件 張文大老人通過盜洞退爬進地宮 地宮內(nèi)存放著古塔的一圈“相輪” 塔剎上部的華蓋,,被人藏入了古塔的地宮內(nèi) 藏在山林里的覆缽式古塔 一處位于海淀區(qū)西北部山林里的古塔遺跡,,得到民間文物保護者的關注,。 民間學者張文大曾五次對此處遺跡進行踏勘研究工作,為其尋求官方文物認定,,并在地宮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古塔上段殘缺的塔剎殘石構件,。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張文大向海淀區(qū)文化委員會遞交了13項文物認定書面申請,,涉及項目全部位于海淀區(qū)內(nèi),,除了古塔外,還包括位于肖家河古橋,、楊家花園,、五七山洞等地的歷史遺跡。 探訪 為做文物認定申請 七旬老人鉆入地宮 在海淀區(qū)西北部的山林里,,隱匿著一處荒涼的塔院,,由于位置隱蔽、交通不便,,平日里人跡罕至。2017年,,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張文大先生,,發(fā)現(xiàn)此地尚存四座古塔,年久失修,、屢次被盜導致其殘破不堪,,好在古建主體結構基本完整,。而讓張文大擔心的是,,塔院尚未獲得官方的文物認定,于是他獨自開始了踏查研究工作,。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張文大一起探訪了這處塔院。由于塔院位于山林里,,離開大路后北青報記者隨張文大鉆進了一片山林,,貓著腰在長滿棘刺的酸棗樹間穿行。大約半小時后,地面上開始出現(xiàn)遺落的古塔殘件,,甚至有一些古塔殘件被砌筑在護坡的石縫里,。張文大說,雖然這是他第五次來此踏勘,,但因為沒有路,,幾乎每次都會迷失方向,“今天也差點走錯”,。 四座殘舊的古塔,,錯落分布于山坡上,地宮均被盜挖,,有的已經(jīng)回填,。其中一座覆缽式古塔殘高約3.5米,正下方一側存在斜向探挖的盜洞,。低矮的洞口,只夠一人爬進爬出,,張文大匍匐在地,、一點點向洞內(nèi)后退爬,蹭過長2米左右的墓道,,看見一道低矮的宮門,宮門內(nèi)便是昏暗的地宮,。據(jù)張文大觀測,,地宮為圓弧頂拱券式結構,長2.05米,、寬1.70米,、中央最高處約1.70米,地宮面積約為3.4平方米,。墓道以及地宮的墻壁,、弧頂由青磚砌就,并未發(fā)現(xiàn)壁畫和浮雕,,但他卻發(fā)現(xiàn)了蹊蹺的一幕,。 大多數(shù)中國古塔都由塔基、塔身,、塔剎這三部分自下而上筑成,,而這處古塔上段的塔剎殘損。進入地宮,,張文大意外地發(fā)現(xiàn),,除了雜亂的磚石,,還有一枚圓圈狀的石構件,這正是殘缺塔剎中的一圈“相輪”,。據(jù)《中國文物大辭典》記載:相輪也被稱作剎身,,是塔剎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套貫在剎桿上的圓環(huán),。一座塔往往以相輪的多少和大小來表示塔的等級,逐漸形成3,、5,、7、9,、11,、13的奇數(shù)規(guī)律,喇嘛塔大多采用13個相輪,。而在這座古塔的剎座上,,因盜損等原因只殘存了4圈相輪。 此外,,張文大還在地宮內(nèi)發(fā)現(xiàn)了相輪之上的華蓋,,即剎身上面的冠蓋。華蓋之上即剎頂,,一般由仰月,、寶珠組成,但在地宮內(nèi)外并未發(fā)現(xiàn),。 調(diào)查 海淀文委明日將對塔院進行現(xiàn)場勘察 張文大告訴北青報記者,,塔院隸屬于某座寺院,這座塔很可能建造于明代或更早,,是高僧的墓塔,,地宮用以存放僧人的骨灰和舍利,還可能有隨葬品,。但從現(xiàn)場并不算新的盜洞來看,,這座墓塔很可能多次被盜。而位于古塔上段的塔剎構件(一圈相輪,、華蓋),,破損后為何被藏進地宮?則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厚重的華蓋,,沒有兩三人很難將其搬動?!耙郧耙餐ㄟ^遺存盜洞進入過其他古塔的地宮,,但從未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睆埼拇笳f,。 對此,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wèi)東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座古塔具有明顯的覆缽式古塔特征,,初步分析可能建造于“遼、金,、元”時期,。古塔在歷史上遭受盜損,一些石構件散落在周圍,,有可能被一些好心人發(fā)現(xiàn),,并通過已被挖開的盜洞藏進地宮,從而盡量使這些石構件不再丟失,。待有朝一日這里進行文物修復,,散落的石構件便可以重新利用,從而確保文物修復的真實性,。 劉衛(wèi)東還透露,明日,,他和海淀區(qū)文化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將在張文大先生的帶領下,,去現(xiàn)場對這處塔院進行勘察。 民間學者為13處歷史遺跡申請文物認定 75歲高齡的張文大,,是土生土長的海淀人,。2018年年底,他向海淀區(qū)文化委員會遞交了13項文物認定書面申請,,涉及項目全部位于海淀區(qū)內(nèi),,此處塔院便是其中之一。此外還包括位于肖家河古橋,、楊家花園,、五七山洞等地的歷史遺跡。 張文大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這13處歷史遺跡很多位置偏僻,,在歷次文物普查中未能發(fā)現(xiàn)或被遺漏。雖然它們現(xiàn)在還未獲官方的文物認定,,但并不代表它們沒有文物價值,。 張文大坦言,這13處歷史遺跡一旦獲得文物認定,,鎮(zhèn)一級文物巡查員將定期巡查,?!坝械墓袍E地處偏遠深山,交通不便,,巡查員只能徒步巡查,,這必定是一件苦差事”。 “但這些申請又不得不抓緊做”,,張文大表示,,由于沒有官方認定的文物身份,這些古跡不受《文物法》保護,,有可能遭到破壞甚至被拆除,。“如果這些遺跡一旦獲得官方的文物認定,,就有了保障,,也將為下一步的研究、利用打好基礎”,。 本組文并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視頻/本報記者 崔毅飛 繩阿茹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