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件福建曇石山文化代表性文物亮相西安
2019-03-05 15:17:3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福建曇石山遺址與曇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 中新網(wǎng)西安3月1日電 (記者 田進)1日,,西安半坡博物館與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通力合作,,推出《海風山骨——福建曇石山遺址與曇石山文化特展》,讓西安民眾感受福建地區(qū)史前時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曇石山遺址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為東南沿海地區(qū)、海峽兩岸和南島語族的歷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曇石山遺址的四大期史前文化從少到多,,由近及遠向外擴展,逐步形成以曇石山遺址為核心的閩江下游史前文化圈,。從這個意義上說曇石山遺址是福建海洋文化的搖籃,,也是先秦閩族的發(fā)源地。它所蘊含的豐厚歷史文化,,對東南沿海地區(qū),,乃至中華古代文明進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福建曇石山遺址與曇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 福建曇石山遺址與曇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 據(jù)介紹,福建,、臺灣,,一水之隔,地理接近,,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似,,兩地密切的人文聯(lián)系源遠流長。在福建南部的東山島與臺灣島之間曾經(jīng)有一條“古陸橋”,,使兩岸連為一體,。在曇石山文化時期,兩地先民就不斷沖破驚濤駭浪的險阻,,開始頻繁的往來交流,。 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因首先發(fā)現(xiàn)于臺北縣八里鄉(xiāng)的大坌坑遺址而得名,,考古學家研究結(jié)果表明,,這個文化的主人是來自大陸東南沿海的新石器時代移民,。 福建曇石山遺址與曇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 福建曇石山遺址與曇石山文化特展,。西安半坡博物館 供圖 專家表示,,臺灣新石器時代的鳳鼻頭文化,集中分布于臺灣中南部西海岸及澎湖列島,。鳳鼻頭文化與曇石山遺址下層文化中的紅陶,,中層的灰黑陶、中上層的彩陶和黃瓜山文化中普遍流行的彩陶工藝水平都非常接近,。曇石山文化與鳳鼻頭文化的彩陶各自有源,,在發(fā)展過程中彼此交流、相互影響,。但從整個發(fā)展進程看,,鳳鼻頭文化的彩陶發(fā)展相對曇石山文化更晚,這無疑體現(xiàn)出其受到大陸東南沿海幾何紋彩陶文化的強烈影響,。 此次特展共有114件具有曇石山文化代表性的文物面向社會公眾展出,,件件堪稱重量級。在展陳方式上,,采用大量等級文物,,不僅展現(xiàn)了曇石山先民群體勞作和生活的場景,還通過一件件珍貴的器物向人們述說先民們煉泥制陶,、紡線織布,、入海采集的真實生活。(完) |
相關(guān)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