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花燈手藝人:守望“送燈”四十載
2019-02-26 15:41: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元宵佳節(jié),,海南文昌市會文鎮(zhèn)文山村張燈結彩。傍晚時分,,村子里熱鬧起來,,大人小孩一個個掌著印有“福”“壽”“喜”“丁財貴壽”等吉祥話的花燈,,開始“送燈”巡游了,。 “送燈”,是文昌農村地區(qū)過年的傳統(tǒng)民俗,。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之間,,各個公廟都有一個固定的日期舉行“送燈”活動,,熱鬧、喜慶,,儀式感滿滿,,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望。 這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得以延續(xù)的背后,,是花燈制作手工藝人默默的堅守,。在文昌會文白延村,記者見到今年已經70歲的花燈制作者鄒宏達,,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自學燈籠制作手藝,,到如今已制作燈籠40余年,經他手而出的各式燈籠不計其數,。 在白延村鄒宏達家的庫房內,,各種造型、色彩鮮艷的花燈擺滿一地,。每年春節(jié)前后,都是他最忙碌的時候,,不僅要做花燈,,還要設計新圖樣,幾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那是幾十年前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認識了一位做花燈的老匠人,從此對做花燈產生了興趣,?!?/p> 可惜的是,老匠人只一心做花燈,,技藝卻秘不傳人,。那時,老匠人請鄒宏達幫忙送燈,,6塊錢的燈,,幫著送好后,老人給他1元工錢,??墒钦f到想學做燈的時候,老匠人卻說:“可以給你20塊錢買煙酒,,但是手藝傳不得,。”這句話,,他至今記憶猶新,。 “只要是有心人,,就能學懂?!庇行┎环獾泥u宏達開始自學花燈制作,。他默默地看著,自己琢磨著,,一有空時就動手操作起來,,直到手被竹簽磨起了老繭,關節(jié)處刮滿了傷痕,,他依葫蘆畫瓢做的花燈骨架開始有了幾分模樣,。 第一年,鄒宏達做了36個花燈,,賣了100塊錢,。“當時很開心,,給老婆和孩子都買了新衣服,。”他說,,此后,,他便一直堅持做花燈,漸漸就有了名氣,。 “那是我的作品,,從備料到制作足足用了一周時間,竹子的選材,、花紙的樣式設計,,都力求精致?!?/p> 說起會文鎮(zhèn)文化館的一件花燈,,鄒宏達難掩自豪。那是1995年,,文化館負責人找到鄒宏達,,讓他做一件花燈參加非物質文化展。經過精細雕琢,,一米余高的花燈很快在他手中成型,,如今仍在文化館中收藏展覽。 制作花燈骨架的時候,,將六根竹簽攔腰打上框,,竹簽與竹簽之間不能用膠粘合,而是將竹簽彎折著疊進去,,看似簡單的骨架,,卻是要對技術有著足夠的熟練,,對于手藝的竅門,鄒宏達自有心得,。 “其實最難的是頭兩年,,不太了解工藝的技巧?!编u宏達說,,在他獨立做花燈的第二年,從當年9月份,,他就開始備料竹坯,,做了近100個花燈,但是因為用了新竹子,,到了年末打開庫房一看,,花燈都發(fā)霉了。這件事給了他難忘的教訓,,此后,,鄒宏達決定外出學習經驗。所以一過完正月十五,,他就趕忙連夜去文昌城區(qū)看花燈展,,學習別人家的經驗和新技術。 在家人眼里,,鄒宏達對制作花燈有著幾分癡迷。隨著技藝越來越純熟,、靈巧,,請他做花燈的人也越來越多。 今年春節(jié),,有5個村子的“燈頭”都向鄒宏達訂制花燈,。于是,他連日連夜趕工,,精心制作,,及時完成所有花燈的制作?!耙允止み^生活的,,一定要守信用?!编u宏達的家人說,,多年來,送燈的日子和時間不會變,,這是老鄒給自己定下的規(guī)矩,。 夜幕初降,,文山村今年的“燈頭”敲起銅鑼,村民便陸續(xù)趕到村文化活動廣場,。隨著八音的響起,,嗩吶爭鳴,小孩子們舉著船燈或提著花燈,,嬉鬧著看著點燃了的“?!睙簟⒒ɑ@燈等傳統(tǒng)花燈被大人們用木桿擔起,,大家都掌燈,、列隊,開始環(huán)村游巡,。 一件花燈,,從骨架、燈戶,、燈群直到綴好燈花,,就如同一個人的人生一般,經歷著初萌,、出生和成長,,都等待著燭心被點燃的璀璨……在鄒宏達的眼中,這就是最美的時刻,。 吳雪君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