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青海金銀灘,,國營221廠,中國原子城,。 這里是強國之夢開始的地方,,這里是中華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半個多世紀前,,無數(shù)頂尖科研專家,、技術(shù)人員、干部職工,、部隊指戰(zhàn)員,,在這里頭頂藍天,腳踏荒原,,開啟了我國核武器研制的傳奇之路,。 昔日守衛(wèi)森嚴的軍事禁地,早已揭開神秘的面紗,,成為青海的旅游勝地,。 但使命與光榮從未遠去,“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攀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隱姓埋名 共赴神秘禁區(qū) 具有象征意義的“596”之路旁,,一位短發(fā)的年輕妻子正要將信投入郵箱,她神情專注,,飽含深情,。 離她不遠處,一個男人倚墻專心讀著一封信…… 在原子城紀念園里的這座雕塑,,生動再現(xiàn)了那個火熱年代中,,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 一對新婚燕爾的夫妻,,分別接受任務各自奔赴“那遙遠的地方”,。從此鴻雁傳書、互訴衷腸,。 原以為各自天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慶功會上,,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對方:原來兩人工作的地方,只不過隔了一堵墻,。 原來,,他們寄出的信件會發(fā)到北京,再寄回來……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誰,,難以說清,,因為類似的事情當時很多?!泵鎸τ浾叩囊蓡?,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接待中心主任王致玲這樣回答。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銀灘草原,,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國營221廠舊址,。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均誕生于此,,故這里被譽為中國原子城,。 1958年,面對西方核壟斷,、核訛詐的威脅,,黨中央決定在這里建立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對外稱“國營221廠”“青海礦區(qū)”,。 廣大科技工作者聞令而動,,告別親人,奔赴高原,,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草原大會戰(zhàn),。 世界知名核物理學家王淦昌,1961年放棄國外的優(yōu)越條件毅然歸國,。為參加核武器研究,,他改名王京。 從此,,他隱姓埋名17年,。 “王淦昌到哪去了?”每當有人這樣問時,,他的妻子總是說“到郵箱里去了”,,因為她也只知道王淦昌的通信地址和信箱代號。 …… 為了國家之榮光,!這是參加核試驗科學家的共同心聲,,他們不畏強權(quán)、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團結(jié)拼搏,,守護了共和國的和平與安寧。 以身許國 共圓強國夢 空曠的原野上,,兩排鋼筋混凝土立柱,,矗立在長滿銹跡的鐵軌旁,斑駁而滄桑,,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輝煌,。 這里,被稱為“上星站”,,是221廠最核心的廠區(qū)之一,。 “可以說,這里是我國強國之夢開始的地方,?!薄皟蓮椧恍恰崩硐胄拍罱逃龑W院專職教師馬曉燕說。 當年,,這個草原深處的小小站臺,,先后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以及多種型號的核產(chǎn)品,,運往核試驗場和它所裝配的部隊,。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上空一聲巨響,,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向世界莊嚴宣告:站起來的中華民族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 1967年6月,,由221廠承擔研制的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221廠的建設者們“三頂帳篷”起家,先生產(chǎn)后生活,,合力攻堅,艱苦創(chuàng)業(yè),,用智慧和生命圓了中國人民的核武器之夢,,換來了共和國的尊嚴和強大,也換來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寧,。 聳立在西海鎮(zhèn)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紀念碑,,銘記著他們的豐功偉績。 郭永懷,,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1968年12月,他從導彈試驗基地返京途中遭遇空難,。危急時刻,,他與警衛(wèi)員牟方東緊緊擁抱,,保護著夾在胸前裝有絕密數(shù)據(jù)資料的公文包,遇難時年僅59歲,。 86歲的劉兆民老人,,是原221廠的退休職工。 他早年大學畢業(yè)后就從事原子彈研究,。1963年初他來到金銀灘,,在二分廠研制炸藥,直到退役,。 “那時條件非常艱苦,,住過帳篷、干打壘,。但是能參與國家的尖端科研工作,,我非常自豪?!?/p> 沒有當年原子彈,、氫彈的成功,就沒有今天強大的中國,?;厥啄切┗馃岬臍q月,86歲的老人無怨無悔,,激情滿懷,,“如果現(xiàn)在需要,我還能干,?!?/p> 以身許國!無數(shù)科技工作者抱著振興中華的理想,,發(fā)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在這片神秘禁區(qū),奉獻與堅守了一生,。 化劍為犁,為了和平與安寧 遵循和平時期“化劍為犁”的思想,,1987年,國務院,、中央軍委聯(lián)合下文撤銷221廠,。 1995年5月16日,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fā)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 這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退役的核工業(yè)研制基地,。曾經(jīng)的神秘禁區(qū),,成為海北州州府新址——西海鎮(zhèn),逐漸向世人開放,。 在地圖上一度消失的金銀灘,,伴隨著西部歌王王洛賓那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迎來了四海賓客,。 金銀灘草原重歸寧靜,,牛羊遍地,牧歌悠揚,。金銀灘草原的牧民們迎來了富裕祥和的新生活,。 如今,行走在西海鎮(zhèn),,不時會邂逅當年221廠的遺跡,,隨處可見的雕塑、紀念碑,、紀念館,、紀念園,當年的圖書館,、電影院,、將軍樓。 遍布草原的廠房,、車間靜靜矗立,,當年的標語仍清晰可見。 豐碑無言,。代表“圓夢”的紀念碑圓球下方,,棕紅色的盾牌上,鐫刻著9顆圓釘和展翅飛翔的和平鴿,。 它讓世人銘記:中國人研制原子彈,,并非為了戰(zhàn)爭,而是為了和平,。 逐夢新征程,,“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從事水利工作的楚殿珺師傅站在“上星站”鐵軌旁,望著蒼茫的草原,,久久佇立。 8年來,,只要有空,,他都會來這里看看。這次,他帶著兩個年輕同事來,,讓他們也感受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 “這是中國人民挺起脊梁的地方,雖然那段時光已成為歷史,,但是不能忘了老一輩的艱辛付出,,要繼承和發(fā)揚他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國爭光的精神,?!?/p> 總有一種精神,激勵我們前行,。 “這里鑄就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挖掘好、傳承好這些精神財富,,是我們的使命,。”“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廣靜說,。 此前,,周廣靜在原子城紀念館工作了17年。紀念館建館18年來,,已經(jīng)有300萬聽眾聆聽了“兩彈一星”精神的宣講,。 目前,以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主線,,以原221廠舊址為載體,,學院已開發(fā)出原子城紀念碑、一分廠,、二分廠,、上星站等十多處現(xiàn)場教學點。 “政治上得錘煉,,思想上受洗禮,,精神上得激勵,使命上得強化,?!薄皟蓮椧恍恰崩硐胄拍罱逃龑W院常務副院長張海旺說,2020年,,學院培訓各類參訓人員3000余人次,。 “之前并不太了解原子城的歷史,深入學習才體會到輝煌背后的付出與艱辛,。每次看資料,,都心潮澎湃,。” 來自云南的“95后”女孩孫曉曉,,去年通過考試來到“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成為一名專職教師。 她說,,每個分廠,,都有犧牲,都有奉獻,?!坝⑿壑允怯⑿郏且驗樗麄兪冀K沖在危險的最前沿,,是因為他們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無限熱愛,。” 二分廠發(fā)生過爆炸事故,,4位年輕的技術(shù)工人當場犧牲,。由于事故太慘烈,只能把他們的骨灰平均分成四份寄回家中,。后來,,一個年輕逝者的父親又將兒子的那份骨灰送回了基地。 “他說,,兒子是為國捐軀,,他要讓兒子的英魂陪伴自己未竟的事業(yè)……” 講著講著,孫曉曉熱淚盈眶,。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向英雄學習,景仰英雄,,讓他們的精神照亮我們逐夢的征程,,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p> 孫曉曉激動的聲音里,,滿是堅定。 記者:呂雪莉,、劉江 編輯:王薇、白佳麗,、陳冬書 新華社國內(nèi)部,、新華社青海分社聯(lián)合出品 |
相關(guān)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