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6月7日電 題:消失的秦嶺村 新華社記者張伯達(dá),、雷肖霄 65歲的鄭文才決定再回趟秦嶺村,。 秦嶺北麓,,千溝萬壑,,形成了著名的“秦嶺七十二峪”,。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田峪深處,,漸漸消失的秦嶺村和它的村民們不知與貧窮纏斗了多久。 (一) 相傳唐光宅元年,,武則天曾鎮(zhèn)壓了一批為非作歹的貴族子弟,,其中薛剛便逃至秦嶺村附近的九焰山一帶,在此聚義群雄,,占山為王,。 山高皇帝遠(yuǎn),絕妙藏身處,??蓪ξ羧盏那貛X村人來說,這里似乎還“藏”著無盡的戰(zhàn)亂,、苦難與貧窮,。至今村民們?nèi)阅苤赋瞿膬菏枪耪凸艞5赖倪z跡,哪兒遭過土匪搶掠,,哪兒架過機(jī)槍,。 1971年,16歲的鄭文才從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來到秦嶺村落了腳,??珊0?300多米的秦嶺村地少地薄,只能種些苞谷,、土豆,,難以糊口。帶著空布袋,,鄭文才出山買糧了,。 沿河道走過四十里峽,蹚過70多道小溪,,經(jīng)金牛坪,,出田峪口,才算是出山了,。在鎮(zhèn)上買好糧食,,鄭文才再扛著百十來斤的糧食原路返回。 “來回一趟,,光走山路也得2到3天,,全靠這‘11路車’?!编嵨牟排牧伺碾p腿說,。 1990年冬天,鄭文才28歲的前妻突然病逝,。 “山里找不到大夫,,眼睜睜看著人斷了氣,,小女兒才1歲8個月?!迸f事重提,,鄭文才紅著眼眶說道,“當(dāng)年秦嶺村真是太苦了?!?/p> 秦嶺村有所小學(xué),。據(jù)村民回憶,20世紀(jì)70年代,,一場大火燒毀了學(xué)校,,直到20世紀(jì)80年代末,秦嶺村人又自發(fā)重建,。 “能出力的出力,,能供料的供料?!鼻貛X村最后一任村支書劉簡娃回憶,。 學(xué)校只有一個老師,一間教室,,幾個年級擠在一起上課,。劉簡娃說:“起初老師的工資都是挨家挨戶湊出來的?!?/p> (二) 20世紀(jì)80代中葉,,我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guī)模的扶貧開發(fā)工作正式啟動,。之后,為解決“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極度貧困問題,,各地不斷探索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1997年,周至縣委一領(lǐng)導(dǎo)一行9人深入秦嶺腹地訪貧問苦并夜宿秦嶺村,。20多年過去了,,村民們?nèi)杂浀媚莻€夜晚。 “聽說能搬出去了,,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熱鬧極了,?!被叵氘?dāng)晚,,秦嶺村村民張寶德記憶猶新,。 之后,,陜西省扶貧部門下發(fā)通知,提出“通過移民扶貧開發(fā),,使貧困戶早日擺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并對符合搬遷要求的貧困戶下?lián)苎a(bǔ)助資金,同時要求市,、縣(區(qū))予以配套,。 “1戶1萬元,1人2000元,,我一家10口領(lǐng)了3萬元,。”扛起妻子陪嫁時帶來的紅漆木箱,,張寶德一家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秦嶺村,。 到2000年,秦嶺村共計10戶45人陸續(xù)搬離,,定居在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鄠邑區(qū),漢中市城固縣,、西鄉(xiāng)縣,,以及湖北省隨州市等。 2006年2月8日,,周至縣人民政府發(fā)文正式撤銷秦嶺村,。 (三) 秦嶺村撤銷后,鄭文才搬到了鄠邑區(qū)余下鎮(zhèn)安善坊村居住,。但每年的春末夏初,,他仍回到秦嶺村養(yǎng)蜂。秦嶺里的好山好水,,孕育出的蜂蜜醇厚甘甜,,經(jīng)濟(jì)價值也更可觀。 “我一輩子靠山吃山,,割漆15年,,挖藥15年,后來還是靠著養(yǎng)蜂,,日子才慢慢好起來,。”鄭文才說,。 秦嶺村附近早已渺無人煙,。人必須步行到40里外的山梁上,手機(jī)才有信號,。 “一個人在山里真不害怕,?” “怕啥,,都慣了?!编嵨牟耪f,。 2013年,黨中央提出精準(zhǔn)扶貧,。隨后,,鄭文才一家因其妻子癱瘓在床而被認(rèn)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予以發(fā)放8000元產(chǎn)業(yè)補(bǔ)貼金,。 鄭文才看到了希望,,“看病有醫(yī)保報銷,養(yǎng)蜂的規(guī)模也漸漸從不到200箱發(fā)展到了260多箱,,一年至少能賺一萬多塊,!”他笑道。 2015年,,鄭文才迎來了兩件喜事,。一是妻子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二是通過養(yǎng)蜂,,家庭人均純收入達(dá)5200余元,,實現(xiàn)脫貧摘帽。 如今,,幫扶干部耿波依然會對鄭文才一家定期回訪,,鞏固脫貧成果。 截至目前,,秦嶺村搬遷的10戶中,,僅剩李傳書一人為兜底戶。 陜西省扶貧部門數(shù)據(jù)顯示,,近十年,,陜西已陸續(xù)易地扶貧搬遷90.87萬戶,共計316.09萬人,,全省貧困發(fā)生率由20%以上降至0.75%,。 (四) “吁——吁——”走在山路上,鄭文才偶爾吆喝兩聲,,有時也用木棍敲打幾下石頭,,“山里動物多,提前打打招呼,,它們就不會突然跑出來,。”鄭文才對記者說。 路邊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似乎都有故事,,他邊走邊講,有時也停下照料沿途放置的蜂箱,。這次回來,他就是來看看這些“老朋友們”的,。 “山里養(yǎng)蜂啥都好,,就是交通太不便,運(yùn)費(fèi)一斤5元,,有些不劃算?!编嵨牟耪f道,。 今年還有一個明顯變化:來回近40公里的山路,讓鄭文才腳高步低地感到有些沉重:“年齡不饒人??!” 到今年9月,鄭文才年滿3歲的孫子鄭明星就要在距家1公里左右的幼兒園上學(xué)了,?!耙院笾饕蝿?wù)就是照顧這個小家伙啦?!毕肫饘O子,,鄭文才臉上露出了幸福笑容。 漸漸消失的秦嶺村早已成為秦嶺國家植物園的一部分,。下山的路上,,鄭文才不時回頭看看,似乎是在回望自己和秦嶺村人幾十年遷徙,、斗窮的艱辛歷程,。 “這可能是最后一次回秦嶺村了?!彼?。 山中林木茂盛,溪水潺潺,,偶有羚牛,、麂子穿梭其間。 |
相關(guān)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