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時代,禮贊巾幗,!中國婦女報推出40年40位女性改革人物
2018-12-20 16:53:25??來源:中國婦女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40年·40人 四十載春華秋實,四十年家國同夢。 40年來,億萬人民與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同頻共振,最終凝聚成中華民族一往無前,、邁向復興的歷史跨越。 40年間,,在陣陣春潮拍岸中,,一位位代表著巾幗力量的弄潮兒已被時代定格,。 今天(12月19日),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推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40人》特刊,,聚焦40位在改革開放中勇立潮頭的女性,,她們中有搏擊商海的民營企業(yè)家,創(chuàng)新前沿的科技工作者,,扎根大地的基層干部,,縱橫賽場的運動健兒,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 基礎教育改革的優(yōu)秀教師代表于漪 67年矢志當好合格的教師 提及中國基礎教育思想的變革,,尤其是語文學科教學理念的不斷演變,,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于漪。 今年89歲的于漪,,從事教育工作67年,。1978年被評為首批特級教師;先后多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今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優(yōu)秀教師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漪改革先鋒稱號,,并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盡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于漪的記憶力和精神頭讓人驚訝,。談起改革開放,、聊到教育,她與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 對于教育,,于漪有著熱忱的追求。 改革開放之初,,面對著動蕩歲月中百廢待興的校園,,飽經風霜的于漪毅然選擇重返講臺。通過幾十年來不懈努力,,于漪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引領人,。 在中國當代語文教育史上,,于漪曾多次提出重要的語文教育改革思想,。新世紀,她還提出語文學科要“德智融合”,,這與現(xiàn)在強調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完全一致,,獲得全國認可,。 功成名就后的于漪并沒有停步,培養(yǎng)青年骨干教師,、培訓農村種子教師,、主持于漪語文名師培養(yǎng)基地、于漪德育實訓基地等師資培訓基地……這些年,,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年輕教師,,在她的幫助下成為教學骨干力量。 “國有國魂,、民族有民族魂,,教師要有師魂。對我而言,,67年上下求索的就是追求做一個合格的教師,,不耽誤學生寶貴的青春。教育是接力棒,,一棒一棒地接下來,。”于漪堅定地說,。 從教67年,,退休近30年,于漪絲毫沒有停止過追尋理想教育的步伐,。如今已89歲的她仍在以各種方式,,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影響教育,、影響教師,、影響學生。執(zhí)著于對理想教育的追求,,憑借信仰與力量,、堅守與超越,成為“為教育而生”的一代師者楷模,。(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丁秀偉/朱麗葉) 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jiān)察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 王瑛 一生踐行邪不壓正 盡管她離開人世已整整十年,,王瑛的故事,在四川省巴中市,,至今仍常常被人提起,。她的先進事跡曾被拍成電視連續(xù)劇《遠山的紅葉》,并在中央電視臺及各大地方電視臺播放,。 她是當?shù)厝说尿湴?,更是人人學習的楷模。 她1961年11月出生,,生前曾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委原常委,、紀委原書記,。在紀檢監(jiān)察一線奮戰(zhàn)的20年間,她無私無畏懲腐敗,、熱忱服務促發(fā)展,、真情為民辦實事、樂于奉獻樹形象,。 如今,,王瑛作為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jiān)察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有案必查,查就查個水落石出,,辦就辦個鐵釘釘木,。王瑛看似嬌小柔弱,卻一身正氣,,從不畏懼任何邪惡,。 為打開工作局面,王瑛連續(xù)五天五夜戰(zhàn)斗在辦案第一線,,吃住在辦案地點,,親自對主要涉案人員進行談話,相繼突破3名關鍵人物,,案件查辦取得實質性進展,。2個多月時間,王瑛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果斷查結了這起重大案件,10名違紀違法人員受到應有的黨政紀處分和法律制裁,。當年,,王瑛 作為全省唯一的基層紀委書記被省紀委、省監(jiān)察廳表彰為“辦案先進個人”,。 王瑛直接牽頭辦理疑難案件,、典型案件、大要案件達百多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6000萬元,。 王瑛一直關注事關和諧穩(wěn)定大局的民生問題,先后對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農村低保等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和農村公路、水利、教育等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監(jiān)督檢查,,剖析農村公路28條,,糾正違紀違規(guī)行為100多起,,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 “堅持把難題解決在農家院,把黨的溫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边@是王瑛身體力行的準則。 2004年12月,,她同縣委“下訪服務隊”來到人稱“上訪村”的長赤鎮(zhèn)蓮花村,。蓮花村土地糾紛的問題長達十多年沒有解決,這天,,在村民劉月潤家的院子里,,她同下訪隊員一起冒著刺骨的寒風,用了近4個小時聽取村民代表的執(zhí)證和要求,。經過多方了解,,“下訪隊”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妥善解決了問題,,平息了各方矛盾,,村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2008年初,,前所未有的雨雪冰凍災害在南江大地肆虐,。縣委要求縣級領導到掛聯(lián)的鄉(xiāng)鎮(zhèn)開展“抗雪災,、送溫暖,、促發(fā)展”活動。王瑛與掛聯(lián)鄉(xiāng)鎮(zhèn)燕山鄉(xiāng)聯(lián)系,,約定三天后到該鄉(xiāng)秧壩村慰問,。三天后,王瑛洗漱完畢,,打開窗戶一看,,窗外漫山遍野覆蓋著雪。 這時,,單位打來電話,,詢問慰問活動是否取消,那時,,王瑛已被查出肺癌晚期,,前一晚她剛因病痛整夜未眠,但她還是說“定好的事就不要隨意更改了”。冒著泥濘,,顛簸了近兩個小時到了掛聯(lián)鄉(xiāng)鎮(zhèn),。在這樣惡劣的天氣情況下,鄉(xiāng)里提出是否可以把受災農戶通知到鄉(xiāng)政府來,,但王瑛說“我們是來查災慰問的,,必須到農戶家中去?!?/p> 為了工作,,王瑛幾乎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長假。 2007年1月,,王瑛被中央紀委,、人事部、監(jiān)察部表彰為全國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標兵,,上級獎勵給她2萬元獎金,,但她卻將獎金專戶另存,全部用于資助貧困學生,。 由于長期工作勞累,,早在去世前兩年,她就時常感到身體不適,,可一直沒擠出時間去醫(yī)院檢查治療,,有時感冒,就吃點止痛藥品或讓醫(yī)生在辦公室輸點液就應付過去了,。 2006年7月,,南江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災,為組織群眾抗災自救,,她連續(xù)10多天冒著酷暑戰(zhàn)斗在抗旱第一線,。隨后,她的身體實在支撐不住了,,幾次暈倒在下鄉(xiāng)途中,,當她被送進醫(yī)院,檢查結果讓所有人幾乎都驚呆了——“肺癌晚期”,。 她選擇坦然地接受,,剛剛做完化療后,她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王瑛置虛弱的身體于不顧,同群眾并肩戰(zhàn)斗,,數(shù)次深入村組宣講政策,、查災核災,,并帶頭奉獻愛心、捐款捐物,,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災民手中,。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王瑛還專門安排工作人員代她到掛聯(lián)的燕山,、高塔,、八廟等鄉(xiāng)鎮(zhèn)走訪慰問,了解災后恢復重建和貧困群眾安全過冬的情況,。(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許真學 任然) 初心不改的農村的先進模范代表申紀蘭 太行山小村莊實現(xiàn)大轉型的推動者 “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89歲的申紀蘭語氣堅定、聲音洪亮,。標志性的發(fā)型,,標志性的西裝,一如她幾十年堅定的信仰,。 在12月18日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申紀蘭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申紀蘭是“男女同工同酬”首倡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見證者,,但其實許多人并不知道,,申紀蘭還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11月27日,,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擬表彰的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申紀蘭位列其中。 1983年,,西溝村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但在發(fā)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984年,,在申紀蘭的主持下,,西溝試行“雙層經營”模式:耕地所有制保持不變,包產到戶,、自主經營的體制保持不變,,但實行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成林和有林山坡收歸集體經營,,新建的企業(yè)和文化,、社會等公益事業(yè)設施由集體管理?!敖y(tǒng)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模式,,使“集體優(yōu)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1985年,,西溝村利用本地豐富的硅礦資源優(yōu)勢,,建起了西溝村有史以來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村辦企業(yè)——西溝鐵合金廠。這一年鐵合金廠實現(xiàn)利潤150萬元,。 之后,,申紀蘭又帶領西溝人先后建成了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等十多家集體企業(yè),。 1996年底,西溝村辦企業(yè)已取代農業(yè),、林果業(yè)和畜牧業(yè),,成了西溝村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 近年來,,西溝依托生態(tài)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提出發(fā)展紅色,、綠色生態(tài)旅游,打造“紅色鄉(xiāng)村休閑旅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前幾年村里關停了一些污染大的企業(yè),現(xiàn)在西溝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了,,鄉(xiāng)村旅游也發(fā)展起來了,。”作為時代發(fā)展的親歷者,,申紀蘭也是家鄉(xiāng)巨變的推動者,。 2015年,西溝村建起香菇大棚基地,,在全縣率先試行“棚上發(fā)電,、棚下種植”立體化農光互補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補+貧困戶”的產業(yè)扶貧新模式,。 2016年,,申紀蘭積極促成西溝村引進了山西太子龍服飾有限公司,解決西溝村及周邊貧困婦女近200人就業(yè),。 2017年,,西溝村經濟總收入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00元,,成為平順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村莊,。 如今的西溝村,,高標準的敬老院、衛(wèi)生院一應俱全,,村民享受多項福利的基礎上還建立了村級養(yǎng)老補助金制度,。山上兩萬多畝林坡、300畝果園,,3萬株核桃樹……當年申紀蘭極力推動的西溝轉型發(fā)展,,為這個太行山小村莊帶來了再次輝煌。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西溝的今天,,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堅持改革開放,,我們的國家就會越來越好,!”89歲的申紀蘭語氣堅定,聲音洪亮,。(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姜軍旗) 謳歌改革開放的歌唱家李谷一 藝術家就要跟著時代走 10月18日,,北京北展劇場,,“改革開放四十年,,引吭高歌新時代——李谷一及她的學生們音樂會”上,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和她指導過的學生們同臺獻唱,,為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就禮贊,,為激人奮進的新時代放歌。 深沉婉轉的旋律,,是時代的留聲,。音樂會上,一曲《鄉(xiāng)戀》未了,,不少觀眾眼中已泛出盈盈淚光,。《迎賓曲》《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絨花》……一首首人們耳熟能詳?shù)母枨鹆烁母镩_放40年的溫暖回憶,,唱響了時代主旋律,,也唱出了李谷一濃濃的愛國情懷。 作為原東方歌舞團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團長,,我國著名的民族聲樂藝術家和戲曲表演藝術家,,李谷一的藝術實踐與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作品影響了幾代人,。 李谷一說:“改革開放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人們思想的解放,文藝界能率先感知到這個問題,。文藝創(chuàng)作者就是一個時代的先行者,?!?/p> 多年來,她在文藝領域進行了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她創(chuàng)立了中國輕音樂團,,為我國音樂園地增添了新的品種,。她致力于民族聲樂的傳承弘揚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勇于開拓新歌風尚,,花鼓戲演員出身的她,,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戲歌”的概念,將戲曲元素融合進音樂,,變成歌曲新的唱法,。她還多次登上國際舞臺,為聲樂藝術的對外開放作出了貢獻…… 一生對藝術不懈追求,,為時代留下了永恒的經典,,如今,這位時代的歌者仍然活躍在舞臺上,。 她多次在青年歌手大獎賽等節(jié)目中任評委,、點評嘉賓,近年來還積極與青年人合作,,鼓勵他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2016年,她與彭宇,、馬可合唱的《嘮嗑歌》一上線便引發(fā)網友熱議,。2018年,她與年輕歌手霍尊共同演繹的歌曲《一念花開》,,具有濃郁東方神韻,,收獲大量好評。李谷一表示,,對年輕人的提攜,,正源于她明白創(chuàng)新機會的來之不易。 歌聲飄過40年,。這位“愿永遠為時代和群眾歌唱”的老藝術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改革開放讓文藝工作者如沐春風,解放了思想,,同時明確了藝術創(chuàng)作方向,。歌唱必須要堅持一個原則:動機與效果統(tǒng)一。文藝工作者是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創(chuàng)作,,遵循“真善美”的原則釋放情感,這一點絕不可以脫離,?!拔乃噭?chuàng)作是有溫度的,,要以人為本、扎根生活,,以作品折射時代,、用歌聲鼓舞人心,這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闭缢哌^的藝術道路,“藝術家追求的高峰永遠在前面,,而不在腳下”,。(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張園園) 對外開放法制建設的積極實踐者張月姣 親身見證中國法治建設40年 在12月18日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100名改革先鋒稱號,,其中,作為“對外開放法制建設的積極實踐者”,,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首位中國籍“大法官”,、世界銀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仲裁員、清華大學教授張月姣的名字赫然在列,。 歷數(shù)自己所參與的多項立法起草工作,,曾在談判桌上縱橫馳騁的張月姣直言,自己深受時代發(fā)展的饋贈:“在國外,,如果一個法律人參與了一部法律某個條款的修改,,都會覺得很了不起,都會寫本書,。當不少國外同行聽說我參與了這么多法律的起草,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我覺得這是時代給我的機會,,是國家的改革開放給我的機會,我確實是時代的寵兒,?!彼糜H身經歷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就是中國法治建設的4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發(fā)展史上的奇跡!” 當下,,中美貿易關系正遭遇波折,,親身參與了歷時12年的中美、中歐知識產權談判的張月姣,,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她說:“中國與美國社會制度不同,,中美貿易的迅速發(fā)展也產生了不少貿易摩擦。但是中美雙方有很多共同利益,。中美之間必須加強相互了解,,求同存異,不沖突,、不對抗,,合作共贏,這也是對世界和平,、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貢獻,。” 此次受到表彰,,談到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張月姣由衷地說:“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別是我們的眼界更開放了,,在國際組織能夠承擔更重要的工作?!?/p> 如今,,像張月姣這樣進入國際組織擔任高級職務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在她看來,,這是中國人為世界做貢獻的難得機會,。而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她建議,,要想同她一樣希望在國際組織中發(fā)揮自身價值,、為國際經濟治理貢獻中國經驗與智慧,就要堅持學習,,要有國際視野,,要有兢兢業(yè)業(yè)的研究精神,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現(xiàn)代化的組織與領導能力,,成為懂經濟,、法律、國際關系,、外語和技術的復合型國際人才,,并為國際的公平正義、和平發(fā)展勇于奉獻,。 “我們要繼續(xù)堅持國際法,,堅持多邊貿易的規(guī)則,反對單邊主義。我們國家的經濟強大了,,國家實力強大了,,就有定力,能夠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边@位“鐵女人”的聲音依舊是那么鏗鏘有力。(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周韻曦)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