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網絡“形象工程”
2013-12-05 10:18? ?來源: 人民日報(北京) 責任編輯:黃水來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躲”與“怕”無法解決問題,,只有迎頭而上適應潮流變化,,加強“深度用網”,才能掌握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2010年,,蘇州在全省率先開通“網上公安”,,將市局和全市16個分(市)局、189個派出所,、1596個社區(qū)警務室,,一共1802個公安網站全部打包上網,群眾“按圖索驥”,,便能與轄區(qū)社區(qū)民警或公安部門進行交流,,或查閱政務公開的相關內容。 在實現(xiàn)“全警觸網”的同時,,我們還加強網絡技術在日常公安工作中的深度應用,。將347項公安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上網運行,,將公安行政服務“能上網的全部上網、能‘足不出戶’網上辦理的全部可‘足不出戶’網上辦理”,,讓群眾輕點鼠標,,便可在家享受貼心服務。 實踐證明,,將公安工作全流程“曬”在網上的做法,,不僅符合當下群眾的生活習慣和意愿需求,更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便于接受公眾監(jiān)督,,有效避免了“懶政”、“庸政”,、“亂政”等現(xiàn)象,增加了群眾對政府部門的認可和信賴,。 通過網絡,,公安機關找到了服務群眾,,實現(xiàn)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新方向;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的無限空間,也讓一些不和諧,、不健康因素暗流涌動,,稍有不慎,可能會變?yōu)閭白陨淼摹半p刃劍”,。 對此,,“躲”與“怕”無法解決問題,只有迎頭而上適應潮流變化,,加強“深度用網”,,才能掌握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一方面,,要緊跟網絡發(fā)展,,高度重視新興網絡溝通渠道建設。例如,,結合微博等網絡交流平臺的流行,,我們已建成“蘇州公安”官方微博和市區(qū)分局、派出所,、警務室四級620余個警務微博,,實現(xiàn)國內主流網站的全覆蓋??偡劢z數(shù)突破600萬,;每周均有20余個微博進入新浪全國公安微博百強榜單,形成公安服務的集群效應,,既保證警方的權威聲音不被網絡謠言所覆蓋,,又讓真實的民情民意暢通無阻,為工作的科學部署提供準確的民意導向,。 另一方面,,要將“網上交流互動”與“網下問題解決”相結合,不搞網絡“形象工程”,。針對網絡聲音來源面廣量大的狀況,,我們研發(fā)了“蘇州公安民意處理反饋系統(tǒng)”,對領導信箱,、網上監(jiān)督投訴,、12345市民熱線等各類渠道接到的舉報投訴、意見建議,,集中收集,、匯總,、流轉、處理,、反饋,,并規(guī)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辦理時限,確保 “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 ”,。僅“局長信箱”開通的5年間,我個人便公開回復了近18000封來信,,文字量達百萬余,。 網絡讓傳統(tǒng)的群眾工作方法從“面對面”升級到“鍵對鍵”,這不僅是多了一種選擇,,更讓政府部門以一種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姿態(tài),,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符合群眾意愿的行政服務,。 (本報記者 王偉健整理) |
相關閱讀:
- [ 12-03]南川:陽光網絡問政平臺建到村
- [ 12-02]杭州蕭山打造不下班的網上政府 網絡問政成民意直通車
- [ 12-02]“網絡問政”聚焦民生 職能部門一一解答
- [ 11-29]南川:把陽光網絡問政平臺延伸到終端建到村社
- [ 11-29]清秋:資陽“網絡問政”讓民生福址“落地生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