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金已是二度援疆。2018年8月31日,,她從東南沿海的福建漳州飛往西北邊疆的昌吉木壘,,開啟她的支教之旅,。除了在教學上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她還通過課余時間與學生聊天、談心,,深入學生家中實地走訪,,多渠道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心理動態(tài)。
“謝謝老師,,感謝您一路上無私的幫助,,我感到十分......遇到您這樣的老師是我的福氣”。近日,,木壘縣中學高三(3)班的哈薩克族女學生吾拉爾生用微信給援疆教師鄭惠金發(fā)了這樣一條消息,雖然國語表達不是十分順暢,,卻也能隔著屏幕感受到手機那端女學生的真情流露,。
鄭惠金已是二度援疆。2018年8月31日,,她從東南沿海的福建漳州飛往西北邊疆的昌吉木壘,,開啟她的支教之旅。除了在教學上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她還通過課余時間與學生聊天,、談心,深入學生家中實地走訪,,多渠道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心理動態(tài),。吾拉爾生便是眾多走訪貧困學生家庭中最困難的一個。
吾拉爾生的母親不會講國語,,平時打打零工補貼家用,,奶奶患有高血壓病,常年吃藥,,加上腿腳不靈便需臥床修養(yǎng),,哥哥在新疆師范大學讀大一,還沒有賺錢養(yǎng)家的能力,。彼時,,吾拉爾生才剛步入高一的學習殿堂。全家的經(jīng)濟支出落在了父親的肩上,,雖然生活壓力很大,,但還能勉強維持家庭各方面的開銷費用。鄭惠金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便與她互留了電話和微信,,經(jīng)常與她溝通聯(lián)系,盡自己所能關(guān)心關(guān)愛這個性格靦腆,、品學兼優(yōu),、又十分懂事的學生。
不幸的是,2019年4月,,吾拉爾生的父親因身患心臟疾病,,需要做心臟搭橋手術(shù),巨額的手術(shù)費對這個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湊齊醫(yī)療費,,家里把所有的羊都變賣了,可即便如此,,也難以維持基本生活,,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對于吾拉爾生來說,,父親病倒了,,家里的“頂梁柱”就塌了,未來的生活讓她感到茫然無措,,弱小無助的她向鄭惠金傾訴了家里發(fā)生的不幸,。鄭惠金立馬給她贊助2000元作學習生活費用,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并給予她安慰勸導,,讓她安心學習。
2020年1月,,援疆專技人才一年半中期輪換工作開始啟動,,鄭惠金從最初不適應木壘的氣候、飲食,、語言等生活習慣到慢慢愛上這里的風土人情,,愛上這里可愛的學生們,她決定申請留任,。留任的結(jié)果是不再繼續(xù)任教木壘縣中學地理老師,,轉(zhuǎn)而到木壘縣中等職業(yè)學校。雖然已經(jīng)離開木壘縣中學,,但她依然與吾拉爾生保持著濃濃的師生情誼,。不久前,鄭惠金再次走進吾拉爾生的家中,,才知道父親手術(shù)后沒辦法出去干活,,哥哥在大學里靠同學的資助填飽肚子,母親打零工賺的錢對整個家庭來說是杯水車薪,,入不敷出,。鄭惠金借著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揮部開展冬季送溫暖活動的機會,給吾拉爾生家送去了清油,、面粉,、磚茶等日常生活用品,還帶上援疆醫(yī)生為父親和奶奶義務(wù)診療,傳授保健知識,,提供保養(yǎng)建議,。
“吾拉爾生的懂事讓人心疼,雖然家里貧困,,卻依舊向上進取,,我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溫暖她純潔幼小的心靈,照亮她的未來人生之路,,我想這就是作為一名援疆教師的初心和使命,。”鄭惠金老師說,,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guān)心和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揮部的幫助下,吾拉爾生一家一定可以熬過最寒冷的冬季,,迎來春天的生機。
愛如春雨,,滋潤著大地,;愛如陽光,溫暖著人心,,就像默默無聞的沙漠胡楊,,鄭惠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援疆內(nèi)涵,踐行了援疆情懷,,鄭惠金的幫扶還在繼續(xù),,漫漫援疆路也在延續(xù),譜寫新的援疆贊歌,。
(來源:漳州援疆指揮部提供,,“漳州援疆”公眾微信號 文:蔡秀麗 攝影:鄭惠金)
(東南網(wǎng)記者顏財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