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那顆星——歌劇《與妻書》寫后
2018-11-12 16:09:10??來源:《福建藝術》雜志 責任編輯:卓志沐 我來說兩句 |
仰望那顆星——歌劇《與妻書》寫后 文/周長賦 每讀林覺民的《與妻書》,在震撼的同時,都會伴隨著驚訝,。他作此書并壯烈犧牲時才25 歲,。放在今天,與他相似家境相似年齡的青年還在父母的關愛中乳臭未干,而他竟有如此家國情懷,有如此成熟的思想情感,能讓自己短暫的生命燃燒出壯麗和永恒,。 我的居室離三坊七巷不遠,從陽臺上望去,,那是一片粉墻黛瓦相擁相連的地方,。每每默念著林覺民的《與妻書》,似乎就能感受到從那里蔓延到腳下的一陣陣灼熱,。一百多年前,,三坊七巷及其處的福州,是個由愛國激情不斷點燃的土地,。從林則徐睜眼看世界開始,,到隨后的沈葆楨、嚴復,、林旭和陳寶琛等,,這個地方男兒薈萃,幾乎全中國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動靜,。林覺民在這塊土地出生,、成長,這塊土地也賦予他特殊的使命和宿命,。那是時代召喚下的飛蛾撲火般的奮進,。我們可以想象,百年之前的那一天,,他正是從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坊巷走出,告別心愛的妻子,奔赴必死的戰(zhàn)場,。其情其景,,何其壯哉! 參加那場廣州起義的單福州人就有二十幾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個個都用自己的生命譜寫救國救亡的慷慨悲歌,。而其中大概只有林覺民與此同時還留下與妻子的訣別信——這封《與妻書》。這讓我們不但了解烈士的革命歷程,,還窺見其人性完善之旅,。革命者義無反顧,但面對自己將給心愛的妻兒,,給家庭帶來災難,,能不再三回首?那是無盡的眷戀和牽掛,。由此我們也透過時空,,見識了他的妻子——一個叫陳芳佩的福州女人,。那個時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福州女人,,與男人一樣,其實也在接受時代賦予的使命和宿命,,只是多了幾許哀婉,。陳芳佩們知道男人屬于自己又不屬于自己,理解自己的男人又時刻為他們提心吊膽,。男人遲早會離她們而去,,她們擔心這一天的到來,又不敢有絲毫對丈夫的驚擾,。我們可以想象,,那一天陳芳佩接到從門縫里塞進的這封《與妻書》,讀之是怎般肝腸寸斷,!她當然知足,,愛情雖然短暫,但綻放出異常精彩,;自己的男人具有真正的偉岸,,而且能真正地疼愛著自己。但這一切又不可能減少甚至只會增添失偶之痛,。 那天在福建博物院,,有幸目睹那封《與妻書》原件。那是一方在絲質手帕上寫成的書信,,隔著嵌著的玻璃,,看到歲月已經給手帕蒙上層層赭黃,并點染些許更深顏色的斑駁,。但讀上面的字句,,仍能真切地感受到不朽的生命在筆墨間的絲絲游動,。 歷史人物的思想行為感動我們,往往也意味了我們有許多話想借助他的故事與社會交流,。福建省歌舞劇院院長的外婆恰恰是林家后人,。她如今九十多歲,還能用筆寫下自己從父輩那里聽到的當時全家在等待林覺民消息的情景,。世界很大又不大,,歲月悠悠又如昨,能不令人慨嘆,。這種慨嘆也在不斷催促我們的創(chuàng)作,。不過之前院長和作曲家章紹同先生約我寫這一題材的歌劇時,我還是猶豫一番,,因為這個題材的閩劇已經獲得很大成功,。而最終接受這一任務,除上面述及的原因外,,還因為歌劇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作樣式,,由之產生嘗試的欲望。說來見笑,,盡管這種欲望因為帶著無知者無畏,,后來讓我吃盡苦頭,但其于創(chuàng)作之初卻也帶來正能量——它讓我邁出本來很難邁出的第一步,。 創(chuàng)作一個戲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 周長賦,著名劇作家,,福建省藝術研究院一級編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