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奧斯卡的媚俗,,倒是真有個不成文的“俗”(或者干脆說“傳統(tǒng)”):如果兩部影片質(zhì)量相當,則“便宜”的一部多半獲勝:《安妮霍爾》贏了《星球大戰(zhàn)》,《莎翁情史》贏了《拯救大兵雷恩》,,《美麗心靈》贏了《指環(huán)王》,,此次的結(jié)果,,不過是沒有打破這個慣例而已,。
在奧斯卡歷史上的確有過商業(yè)片大獲全勝的記錄,如《泰坦尼克號》,,但這樣的勝利反倒會堵塞此后幾屆類似影片的“生路”,,《珍珠港》的慘敗就是明顯的例子。和《珍珠港》相比,,《阿凡達》獲得了理應(yīng)獲得的各項獎勵,,也即獲得了評委對其在視覺效果上突破性嘗試的肯定,從這點上看,,“媚俗”有媚俗的道理,。
一位法國影評者曾經(jīng)說,戛納影展之所以經(jīng)常置票房于不顧,,是因為商業(yè)片的商業(yè)價值,,已經(jīng)通過票房紀錄和商業(yè)回報,給予了應(yīng)有的高度評價,,它們“已經(jīng)獲得了市場的獎項”,,因此“非市場的獎項”理應(yīng)更多留給冷門電影。與之相比,,奧斯卡并不是個純專家的獎項,,而是更多地去把握一種市場與藝術(shù)的平衡,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媚俗”吧,。
其實要說不公,比《阿凡達》不公的大有人在:被稱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偉大陪襯”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已經(jīng)是第15次穿著禮服來到頒獎現(xiàn)場,,也是第15次兩手空空地充當盛裝鼓掌者了,,她的表演和付出,,絲毫不比獲獎?wù)呱5吕げ悸蹇诉d色;在《阿凡達》和《拆彈部隊》兩面夾攻,、尤其是與前者題材大撞車的影響下,,被公認是高質(zhì)量影片的《第九區(qū)》顆粒無收,布洛姆坎普和彼得·杰克遜,,豈不是更冤枉到家了,?
“媚俗”未必是一種壞事,可以讓人們更全面,、客觀地品評每一部影片——比如從本屆獎項的分布,,人們不是就能直觀地看到,,《阿凡達》和《拆彈部隊》這對“冤家”,,尺在哪里短,寸在哪里長么,?
(作者系旅加學者)
- 2010-02-11就別指望奧斯卡小金人了
- 2009-10-06中國電影,,你愛奧斯卡有多深?
- 2009-02-28奧斯卡是在濟貧,,還是在斗富
- 2009-02-27奧斯卡大獎就是一個游戲機
- 2009-02-25奧斯卡的貧民富翁與白山黑水間的小沈陽
- 2009-02-24《貧民富翁》緣何橫掃奧斯卡,?
- 2009-02-24誰的奧斯卡,誰又笑到了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