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7月,,走出考場,考生高興地比對答案,。 紅網(wǎng)時刻新聞記者 沈夢艷 攝影 鐘友援 長沙報道 “以前的7月是學生們的高考,,也是我的高考?!闭f起高考,,今年67歲的鐘友援滿是感慨。 鐘友援是湖南常德人,,初中畢業(yè)后的一次意外機會,,17歲的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攝影。后輾轉于1985年進入長沙晚報,,成為一名專職攝影記者,。從1986年接到第一份高考拍攝任務開始,高考這個詞伴隨了他整整14年,。 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記者對話鐘友援,通過圖片和記錄的力量,,試圖還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期的高考場景,,再現(xiàn)那些考場內(nèi)外緊張而又溫情的瞬間。 5分鐘進出考場拍照 生怕碰到桌子 領導考前督導考場工作,、即將進入考場的考生們抓緊復習,、工作人員倒解暑涼茶細心服務、交通,、安保工作進展有序,、考生考完互對答案……在他的鏡頭里,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豐富,、多角度的高考場景,。 鐘友援說,對于攝影記者而言,拍攝角度和創(chuàng)新缺一不可,,“我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曈X上的沖擊,,拍攝一些大家不曾關注到的東西,新穎,,鮮活,。”每年的高考,,鐘友援都會提前一周做好“考前”準備,,至少背上3個攝影設備,長槍短炮上陣,。 自然,,對于長沙的每一個高考考場,鐘友援再熟悉不過,。 “在長沙市一中的大門口,,俯拍到了一組照片,學生有序走進校門,,家長就在門口盼著孩子考完,,當時人山人海,場面相當震撼,?!薄把哦Y中學的門口,7月的太陽毒辣,,曬得水泥路面發(fā)燙,,家長們坐在路邊,拿著手上傳單互相扇扇子,,我剛好抓拍到了”……談及得意的高考佳作,,鐘友援毫不掩飾細數(shù)起這些感人瞬間。同時,,他也見證或聽聞有考生忘記帶證件,,交警騎摩托車、熱心的士司機開車將考生及時送到考點的暖心場面,。 如今翻看的每張照片,,都是一個鮮活的故事?!澳闱?,這是1997年7月8日上午,長沙市一中考場的考生在認真答題,?!秉c開電腦里保存著的一張考生答題的照片,,鐘友援頗多感慨。 “提前知道要進考場很興奮,,也做了番心理準備,,拍哪些角度,要幾張圖在場外就得思考清楚,?!被叵肫鹕鲜兰o九十年代的一次高考,得到機會在高考前跟隨領導進入考場進行督查時的場景,,鐘友援仍覺得刺激,。他說,,進了考場后整個人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碰到桌子,發(fā)出任何一絲的聲響打擾到學生,,“全程我們不能說話更不能有任何交流,,拍照也不能用閃光燈,5分鐘內(nèi)必須撤出考場,?!?/p> 14年間共拍攝1000余張照片 除了抓拍時得“手快、眼快,、腳快”,,抓取可遇不可求的瞬間,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膠卷時代,,如何把底片快速洗出來也是一門技術活,。 “一個黑白照片的誕生要經(jīng)歷顯影、停顯,、定影,、水洗、干燥多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有講究,。”鐘友援回憶,,當時要將照片沖洗出來大約近1個小時,,大多時候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暗房里操作?!?月的盛夏,,在沒有空調(diào)的空間里呆不到10分鐘,衣服就會變得濕乎乎的黏在身上,,相當難受,,但看到最后的成品登上報紙滿血復活,,整個人又回到了興奮狀態(tài)?!?/p> 除了考試期間的拍攝,,包括高考試題公布、考生志愿填報,、招生咨詢,、招生部門和學生見面,有關高考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鐘友援一個都沒落下,。據(jù)他統(tǒng)計,當時拍照的膠卷能拍出36張底片,,每年高考大概得拍100來張照片,,14年間共拍攝1000多張照片。 大抵是高考現(xiàn)場拍攝時風風火火的狀態(tài),,鐘友援吸引并結識了不少家長,、老師和學生。有家長在接到郵局電話,,告訴其孩子將是全城第一個收到通知書時,,鐘友援也被邀請用鏡頭一同見證這一美好時刻;1996年,,有長郡中學的考生考入清華大學,,特意將自己大一軍訓時的照片發(fā)給他一同分享…… 2000年,鐘友援辦理退休手續(xù),。但他與高考的緣分,,似乎正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 【征集】 關于高考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講 高考自1977年恢復以來,,已走過40個年頭。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要靠自己學習”,,到現(xiàn)在全家,、全社會共同努力;從“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到取消包分配,;從“保送生”到自主招生考試;從統(tǒng)一命題到分省命題再到逐步使用全國卷……高考總能聚焦人們的眼球,。高考見證著社會的變遷,,改變著一代代人命運,也在一代代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1977-2017,,無論你是哪一年的考生,,無論你是家長、老師或是工作人員,,只要你有跟高考相關的故事,、照片、物件(比如珍藏的試卷,,考試時用過的文具,,以及準考證、錄取通知書等等),,都可以聯(lián)系我們,,我們一起跟廣大網(wǎng)友分享當年的青春、拼搏,、記憶和感動,,一起同屏共振。這些可能一個個都是個體故事,,但見證著一代代人波瀾壯闊的人生征程,,見證著中國經(jīng)濟社會大步向前發(fā)展。 共振熱線:0731-82960459,,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你也可以登錄紅網(wǎng)紅辣椒論壇的時勢廣場版塊,,在相關主題帖下回復,,或者在紅網(wǎng)官方微博、微信給我們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