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起源于“惡月”“惡日” 舊時,,端午并非一個良辰吉日,而是一個需要處處避忌的“惡日”,圖為畫家蘇耕的《女兒回娘家》,,圖上有“端午比年大,,女兒回娘家”的題語。 南方越民族進行龍圖騰祭祀之時,,而北方中原地區(qū)卻是把五月五日當作“惡月”“惡日”進行驅(qū)邪避惡之日,。直到現(xiàn)代,民間仍有“善正月,,惡五月”的說法,,正月為善月,人們笑逐顏開,、歡呼雀躍,;五月很早就被視作“惡月”,人們小心謹慎,,處處避忌,,五月五日,更是惡月之“惡日”,,人們唯恐避之不及,,這天對小兒的保護尤為關(guān)鍵。因此在荊楚民間形成了“躲端午”的習俗,,端午節(jié)這天,,年輕的夫婦要帶著未滿周歲的小孩去外婆家躲一躲,以避不吉,。日本鹿兒島在五月五日也有類似的節(jié)俗,,母親這天背著不到一歲的小女孩在外跳稱為“幼女祭”的圓圈舞。朝鮮稱五月五日為“女兒節(jié)”,,出嫁的女兒都回娘家,,男女兒童用菖蒲湯洗臉,臉上涂胭脂,,削菖蒲根作簪,,“遍插頭髻以避瘟”朝鮮小兒的這種打扮,稱作“端午粧”(洪錫謨《東國歲時記》),。由此可知端午作為避忌日,,特別是小兒的避忌日是整個東亞地區(qū)的通俗。 為什么人們會將五月視為“惡月”,,把五月五日視為“惡日”呢,?這是因為仲夏五月,炎熱潮濕,,蚊蠅繁殖,,毒蟲出沒,,百病滋生,對于醫(yī)療條件極差的古人而言,,正是極易染病死亡的時節(jié),。就目前資科看,至遲在戰(zhàn)國時代,,人們已經(jīng)視五月為毒月,、五月五日則為惡月中的毒日、惡日,、死亡日,。《荊楚歲時記》說:“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薦席,及忌蓋屋,?!蔽逶律w屋會帶來什么后果呢?《風俗通》佚文說:“五月蓋房,,令人頭禿,。”惡月惡日的觀念影響甚廣,,以至人們相信五月對從政為官者也是惡月,。《風俗通》佚文說:“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俗傳五月上任的官,,至離職都不能升遷,。歷代為官者都忌五月上任?!度罩洝肪砹f“唐朝新格,以正,、五,、九月為忌月,今人相沿以為不宜上任,?!蔽逶碌囊磺惺虑樗贫疾幌椋逶挛迦丈?,則更被視為災(zāi)害臨門之事,?!讹L俗通》佚文說:“俗云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王充《論衡·四緯》也有這種記載:“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已舉之,父母禍死,?!笨梢姰敃r人們都認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不能養(yǎng)大成人,,因為這一風俗而被遺棄的孩子不知有多少,。 雖然人們把五月五日出生的人說得如此可怕,但事實卻并非如此,,相反,,中國歷史上許多名人倒是五月五日所生。例如,,戰(zhàn)國時以養(yǎng)士聞名遐邇的孟嘗君田文,,就是五月五日所生。當其呱呱墜地之時,,其父田嬰就欲致他于死地,。后來,他母親私下將他撫養(yǎng)成人,。田嬰知道后怒不可遏,,怒斥其母為何沒把這個孩子扔掉,反而養(yǎng)大成人,。田文見其父大怒,,立即叩頭下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yǎng)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么回答好,。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么高呢,!”孟嘗君以人生受命于天,,則不會妨害其父母,若受命于戶,,則加高門戶就不會和門戶一樣高的道理駁得其父啞口無言,,只能“默然!”后來孟嘗君果然成為一代名士,。 盡管有孟嘗君前古之鑒,,但是,到了漢代,,人們?nèi)匀幻孕糯藧核?。漢成帝時,權(quán)勢顯赫的王鳳也是五月五日生,,其父提心吊膽地將他養(yǎng)大,。漢末,在相互傾軋的官場上,,有一個政績平平,,說話謹慎,辦事模棱兩可,,待人圓滑世故而官運亨通的不倒翁──胡廣,。他歷經(jīng)六朝(自安帝、歷順帝,、沖帝,、質(zhì)帝、桓帝到靈帝)三登太尉,。此人名叫胡廣還有一段戲劇性故事,。據(jù)《世說新語》記載,因為他生于五月五日,,父母忌于世俗傳統(tǒng)觀念,,將他藏在葫蘆中投之于河,幸而未能淹死,,后來有人收養(yǎng),乃托葫蘆所生,,姓胡名廣,。(還有一說他父母原本姓黃,,收養(yǎng)者為胡翁,故姓胡)顯然,,從戰(zhàn)國到兩漢,,人們一直認為五月五日是深惡痛絕的惡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