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江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原是清朝“三江口水師旗營”琴江滿族村,,這個村落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個滿族聚居村,。琴江村位于閩江下游南岸,因流經(jīng)這一段的閩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村落地理區(qū)位優(yōu)越,水陸交通方便,,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豐富,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首批“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評為“福建最美鄉(xiāng)村”,,2010年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琴江原本只是一個渡口,,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朝廷為加強邊防鎮(zhèn)守,,從老四旗中抽調(diào)513名官兵進駐琴江,圍地筑城,,建立閩江口水師旗營,,為當時全國沿海四大水師旗營之一,比馬尾的福建水師還早151年,,并且琴江水師旗營也是全國四大水師旗營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個,。
村莊最初僅一面筑墻,乾隆五年(1740年)又增建三面城墻,。城墻周長約1000米,,高3米,寬1米,,有東,、西、南,、北4個城門進出。內(nèi)建有將軍行轅等12座衙門,,首里街,、大街等12條街巷。
?
在清代,,凡是有旗人駐扎的地方都設(shè)有圍墻,,平時城墻內(nèi)的人不得隨便出城,城內(nèi)人不得與外面的人通婚,,事實上,,這應該算得上一個封閉的社會,所以學術(shù)界把圍墻內(nèi)的營盤稱為“滿城”,,八旗駐防的旗兵都是攜帶家眷的,,家眷隨軍駐扎,所以旗營內(nèi)既有兵,,也有民,,他們都是旗人。 |